2014年的重慶市南岸區出現了諸多不易察覺的改變:涂山鎮友于里社區某低洼處污水橫流的現象得到了徹底解決,花園路街道古樓灣社區入室盜竊案件頻發的狀況得到了有效控制,古樓灣社區亂停車的問題也悄然消解了……這些問題得以解決,有賴于南岸區政府“三事分流”、“三事分責”的社區治理工作機制。
“三事分流”、“三事分責”是重慶市南岸區人民政府近年施行,并于2014年取得良好口碑與實效的一項政府工作機制。所謂“三事分流”,指的是在開展基層議事協商時,將群眾訴求和矛盾問題按照“大事(政府公共事務)、小事(社區、小區的公共服務)、私事(村/居民私人事務)”三種不同的層級進行分類處理,使政府部門、社區組織和群眾個人的權利責任邊界和互補協同關系得到合理的界定。比如,友于里社區污水問題便被界定為社區“大事”,由社會單位合力解決;鼓樓灣社區盜竊問題便被界定為“小事”,由居民與社會單位合力解決……
“三事分流”工作機制使南岸區的政府公信力、群眾滿意度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該項機制也獲得了《人民日報》、《重慶日報》等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國城市化在推進,政府工作方式也在變革,而體現在細枝末節處的改變無疑最能體現政府工作的“實績”。南岸區委書記劉寶亞對此深有感觸,他說,“政府既要敢于相信和依靠群眾的治理能力,也要善于激發蘊藏于群眾中的治理能量”,“這樣才能釋放社會活力、提高治理效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公益組織與居民自治之間的良性互動”,從而推動城市化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