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吉林省各族干部群眾通過電視、網絡等形式,收聽收看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吉林省考察調研時的新聞報道,大家深受鼓舞,備感振奮,紛紛表示,總書記來吉林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吉林省各項事業發展的關心,對全省各族人民的關懷,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吉林省發展描繪了新藍圖,確立了新坐標,指明了新方向,一定不忘囑托、不負期許,把講話精神轉化為做好各項工作的強大動力,推動吉林新一輪振興發展。(中國吉林網—吉林日報7月19日)
7月16日、17日、18日,習近平來吉林考察調研,一路風塵仆仆,在邊疆地區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在省會城市長春,無論是充滿發展成就和個性民俗展的延邊博物館,還是農村長勢喜人的綠油油稻田,無論是獨具特色的朝鮮族村民家庭,還是內容充實的村便民服務室、圖書室和文體活動室,無論是吉林敖東藥業集團延吉股份有限公司,還是中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東北工業集團長春一東離合器股份有限公司,都留下了執政黨領袖親民、愛民、為民的閃光足跡,2700多萬吉林人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倍受鼓舞和鞭策。
習近平提出的一系列執政新理念和要求,彰顯出黨中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深厚情懷。比如:檢驗農村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要通過多種途徑著力構建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長效機制。新農村建設要堅持規劃先行,注重鄉土味道和民族風情,注重補農村的短板、揚農村的長處,努力建設美麗鄉村和農民幸福家園。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必須始終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推進農村全面小康不松勁,在認識的高度、重視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勢頭。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加快推進農民增收,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這些語重心長的話語,無不體現出總書記心系農村,情牽農民的拳拳之心。
比如:國有企業是推進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堅持國有企業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動搖,堅持把國有企業搞好、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不動搖。創新是企業的動力之源,質量是企業的立身之本,管理是企業的生存之基,必須抓好創新、質量、管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掌握主動。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于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人翁作用,維護好職工群眾合法權益,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高鐵是我國裝備制造的一張亮麗的名片,成為我國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搶手貨”,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要把裝備制造業作為重要產業,加大投入和研發力度,奮力搶占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制造大國和強國。總書記如此關心國有企業,關心中國裝備制造業,關心工人,并親自把脈,指明道路,可謂高度負責,務實引領。
比如: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要一以貫之抓,同時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要在新形勢下、新起點上開始新征程。要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培育新興產業,發展服務業,擴大基礎設施建設。要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下好創新這步先手棋,激發調動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要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全面深化改革,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努力形成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強化綜合治理措施,落實目標責任,推進清潔生產,擴大綠色植被,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這些重要的指示,充分表明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熱切期待,所寄予的厚望激人奮進。
習近平剛一結束在吉林的考察調研,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就立即主持召開了省委常委會議,傳達學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貫徹落實的意見和措施。他強調,要充分認識習近平親臨吉林考察調研、面對面指導工作的重大意義,用心領悟總書記對吉林人民的深情厚誼。要在第一時間把總書記對吉林省的親切關懷、對吉林人民的真摯情感、對吉林振興發展的關心重視傳遞到全省每一位干部群眾心中,使之成為全省上下的思想引領和力量源泉。省委書記發出的號召,凝聚了全省各級干部和各族群眾的共識,集結了全省上上下下的力量。
適應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趨勢性特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推動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從“三嚴三實”,到“三變兩求一突破”,總書記每一次提出的要求都是那么高瞻遠矚,振奮人心。執政黨的遠見卓識,領導智慧和能力的釋放,總會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不忘囑托、不負期許,蠻拼振興、扎實行動,黑土地的吉林在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