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9月07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高要:“兩化”并進開啟城市發展新思路
時間:2010-12-09 09:50:28  來源:南方日報(廣州) 
  自2003年始,一年一度的“肇慶金秋”品牌招商活動,為地方經濟發展帶來了強有力的助推,讓這個珠三角后起之秀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激情與活力。七年“金秋”,見證了高要從起步、加速到跨越發展的巨大變化。當前,高要進入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的重要時期,工業經濟的結構、質量都在提升,產業集群和人口集聚都在導向工業化和城鎮化并重的新的發展階段。高要正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著力建設宜居宜商、人文高要。

  備受關注的2010“肇慶金秋”經貿洽談會即將舉行,肇慶再次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肇慶今年提出確保實現GDP超千億元的目標,努力成為名副其實的珠江三角洲城市。肇慶市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大幕已經全面拉開。

  作為肇慶經濟發展中心區的高要,在肇慶跨越式發展的大潮中,不僅始終擔當著重要的角色,而且也以驕人的發展業績成為了肇慶加快發展的縮影和印證。

  借力“肇慶金秋”,承接“雙轉移”

  在周邊城市紛紛面臨資源瓶頸壓力的情況下,高要利用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充足的要素資源,吸引了一大批優質企業落戶高要。在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高要也注重對資本的選擇。避免了一些城市經濟效益和環境污染同時帶來的弊病。

  與“肇慶金秋”同步,2003年到2006年,高要市通過打基礎、蓄后勁,建起了金渡工業園、金淘工業園等工業載體,依托這些工業載體引導產業和項目園區集中,為工業集聚發展搭建了平臺。2006年到2009年高要市的工業經濟快速發展,通過整合提升工業園區,狠抓招商引資,做大做強支柱產業,實現了以產業招商承接產業轉移、產業集聚促進工業發展,工業總產值、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3年翻兩番的奇跡。

  于2006年“肇慶金秋”引進的新明珠新型建材產業基地,目前已經在推進三期建設。而隨著公司二期工程今年上半年建成投產,預計今年稅收可超4000萬元。項目全部建成后,年產值將超過50億元,年創稅超億元,成為一個拉動山區經濟發展的大品牌。

  近年來,隨著省委、省政府實施“雙轉移”等一系列政策,珠三角核心區的資金、技術逐漸向珠三角周邊城市輻射和擴散,推動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承接全省良好的發展態勢、政策優勢,高要整合提升工業園區,承接“雙轉移”,狠抓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做大做強支柱產業,以產業招商承接產業轉移、產業集聚促進工業發展。

  高要大力招商引資,引進科技型、創稅型、環保型的項目,大項目、好項目的引進建設成為高要工業發展的主引擎。在一大批工業項目推動下,高要工業主戰場凱歌頻頻奏響:前10個月,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19.97億元,比增36.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7.92億元,比增37.8%;河臺金礦、鴻圖科技、天龍油墨3家企業躋身廣東省500強企業;“中國壓鑄產業集群示范基地”、“中國鑄造行業教育培訓基地”等花落高要。

  “兩化”并進,實現“彎道超車”

  高要之所以能夠從其他縣域地區中脫穎而出,主要是從“先工業化后城市化”的傳統發展模式束縛中解放出來,確立了工業化和城鎮化同步發展,以“兩化”并進實現“彎道超車”的發展戰略。即在突出工業主戰場、加快推進工業化的同時,也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和加速推進城市化進程。

  高要既是全省最年輕的珠三角城市之一,又是一個有著2100多年文化傳承的古郡。高要古為百越之地,漢武帝元鼎六年始置縣。因境內羚羊峽有居高扼要之勢而得名。然而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山區縣,大膽解放思想,走上了“兩化”并進的科學發展新路。

  正如高要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范汝雄所說,高要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優環境、強項目、促提升”,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確保今年實現GDP超20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億元,為肇慶經濟發展多作貢獻。

  如何推進目標實施?高要市市長梁靖告訴記者:就是要抓實工業經濟、發展城市經濟、壯大鎮域經濟、落實文化強市,通過加快珠三角一體化的對接步伐,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做好生態環境保護。

  也正是這些有力措施,“宜居宜商、人文高要”建設得以加快推進。

  目前,通過加大城市規劃修編,新規劃的市城區面積將達50平方公里。金沙咀國際廣場、信業珀麗灣等一批投資超10億元的大型房地產項目已經順利開盤,園林園公園等一批文化休閑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同時,突出民生優先的城市電網、水網、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加快提速。今年,高要大力推進總投入8960萬元的“大水務”建設,擴大城市供水網絡;加快推進以“六縱六橫”為重點,總里程190.08公里、投資總額24.65億元的18個交通公路項目建設,構建立體交通網絡。

  騰籠換鳥,“十二五”再發力

  對于高要來說,承接廣佛傳統優勢產業轉入的同時,還要加快淘汰高耗能產業。那么,高要需要哪些產業?是被動地接受廣佛中心區轉出的產業,還是要有選擇地承接?高要作為后發地區,一方面要吸收周邊地區的發展經驗,另一方面也要吸取教訓。通過對資本的選擇,實現可持續發展,也是其“兩化”并進的目標。

  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肇慶被定位為“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集聚區”。對于高要來說,一方面要練好“外功”,積極承接廣佛傳統優勢產業的轉入;另一方面,還要加快淘汰高耗能產業,為引入精品經濟、騰籠換鳥作準備。

  正因為如此,后發之地的高要不是被動接收廣佛中心區轉出的產業,而是有選擇地承接。

  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高要正著力通過實施“騰籠換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從這次肇慶金秋的簽約項目可以看到,高要正在加快轉型步伐。

  高要市引進的大唐熱電冷聯產項目,投產后年發電量將達34億千瓦時,可以解決周邊企業用電及用熱問題,減少用煤量,符合國家節能減排以及低碳經濟的要求,不僅能夠更好地解決高要由于工業發展而出現的節能減排等問題,而且還將成為廣東省重要的天然氣供應源。不久的將來,高要將利用天然氣取代目前的燒煤等,實現轉型升級。

  而在先進制造業的引進方面,除了引進大項目外,還注重引進有助于產業鏈延伸、有產業帶動效應的項目。如廣東鴻圖科技公司新發展的“鋁合金精密壓鑄件生產技術改造項目”。建成達產后,將新增加年產14000噸精密鋁合金壓鑄件的生產能力,年產精密鋁合金壓鑄件生產能力將達到3.6萬噸。

  倒逼機制,力促發展

  執行不力一直是各地政府部門面臨的巨大問題。在高要“兩化”共進的發展過程中,如何保證政策規劃的落實,保證項目工程的推進速度是最大的問題。再好的發展思路,如果沒有一個強力的推進機制,最終也只能是個形式而已。高要提出,以倒逼機制促進各項工作落實,為其城市發展保駕護航。

  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效離不開全市各級的真抓實干。為確保各項工作有力推進,高要對重點項目和重點工作,通過現場檢查、現場辦公和集中開會的形式,實行“一事一策”,確保成效。當前,高要在沖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同時,已及早謀劃“十二五”發展尤其是做好明年開局工作。

  高要市提出,將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在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基礎上,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尤其是落實好倒逼機制,狠抓各項工作落實,為“十二五”規劃實施開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礎。

  “我們要按照汪洋書記對提高領導干部執行力的要求,推行重大項目建設和重要工作‘限時辦結制’,建立嚴格的‘以目標倒逼進度,時間倒逼程序,社會倒逼部門,下級倒逼上級,督查倒逼落實’的抓落實機制,在抓落實上見分曉、比高低、論英雄。”高要市委書記范汝雄說,下一階段,高要將對工作任務進一步層層分解,細化量化到具體責任人,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網絡,制定倒逼機制,緊緊抓住“不落實的事”,查處“不抓落實的人”,限時解決,強力推進。市四套班子成員帶頭強化督促檢查,重視一線督導,現場查驗效果,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跟蹤問效,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抓好落實。

  觀察

  “兩化”并進是科學發展和創新發展的結合

  在傳統的城市發展中,工業化帶動城市化似乎已經成為“金科玉律”。高要的“兩化”并進可以說是對這一傳統理論的創新。

  從條件上看,高要有其特有的優勢,連接肇慶的中心城區端州,又毗鄰佛山的工業重鎮三水,這給了高要一方面承接城市化,一方面承接工業化的可能。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給了高要“兩化并舉”的基礎。“兩化”并進是一次城市發展理論的創新。但僅僅有創新是遠遠不夠的。在很多地區,我們都可以發現這樣的現象。一些地區承接了外來的產業,但由于先期缺乏合理規劃,導致土地資源被盲目開發,給未來發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高要如何避免上述問題?高要市委、市政府在創新發展的同時,也走了一條科學發展的道路。在對工業化城市化進行承接之前,高要就做好了規劃準備。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相對集中、產業關聯”的思路,大力推進工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實現“開發一片、見效一片”。總規劃面積90平方公里的“六園一帶”現已開發35.5平方公里,形成了南北互動、整體推進、全方位發展的格局,成為高要承接產業轉移的最佳載體和經濟發展的高地。

  在城市化方面,隨著江濱新城、西江新城規劃建設的加緊推進,高要市城區規劃面積擴大到50平方公里,新興江“一河兩岸”江濱新城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

  在創新發展的同時不忘科學發展,在科學發展的同時堅持創新,這就是高要給我們的啟示。肇慶提出,要成為名副其實的珠三角城市,其關鍵在于經濟和城市化的對等。高要的發展,正是對這一目標的一種實踐,可以為我們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在傳統的城市發展中,工業化帶動城市化似乎已經成為“金科玉律”。高要的“兩化”并進可以說是對這一傳統理論的創新。

  從條件上看,高要有其特有的優勢,連接肇慶的中心城區端州,又毗鄰佛山的工業重鎮三水,這給了高要一方面承接城市化,一方面承接工業化的可能。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給了高要“兩化并舉”的基礎。“兩化”并進是一次城市發展理論的創新。但僅僅有創新是遠遠不夠的。在很多地區,我們都可以發現這樣的現象。一些地區承接了外來的產業,但由于先期缺乏合理規劃,導致土地資源被盲目開發,給未來發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高要如何避免上述問題?高要市委、市政府在創新發展的同時,也走了一條科學發展的道路。在對工業化城市化進行承接之前,高要就做好了規劃準備。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相對集中、產業關聯”的思路,大力推進工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實現“開發一片、見效一片”。總規劃面積90平方公里的“六園一帶”現已開發35.5平方公里,形成了南北互動、整體推進、全方位發展的格局,成為高要承接產業轉移的最佳載體和經濟發展的高地。

  在城市化方面,隨著江濱新城、西江新城規劃建設的加緊推進,高要市城區規劃面積擴大到50平方公里,新興江“一河兩岸”江濱新城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

  在創新發展的同時不忘科學發展,在科學發展的同時堅持創新,這就是高要給我們的啟示。肇慶提出,要成為名副其實的珠三角城市,其關鍵在于經濟和城市化的對等。高要的發展,正是對這一目標的一種實踐,可以為我們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數字高要

  在一個個項目帶動下,“肇慶金秋”產生的長遠效益已經顯現:2007年和2008年,高要市財政綜合增長率連續兩年全省排名第一。2009年高要市成為廣東省首個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10億元的山區縣(市)。承接良好的發展態勢,今年1至10月,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0.1億元,同比增長28.4%。預計到年底,全市將實現GDP超20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億元。在招商引資方面,1至10月,全市共引進項目110個。實際吸收外資和外貿出口分別提前兩個月和一個月超額完成肇慶市下達的全年任務。

  “金秋”亮點

  “金秋”亮點

  自2003年以來,借助“肇慶金秋”的平臺,高要市積極招商引資,引進大項目,取得顯著成效。前七屆的活動,該市共組織251宗項目參與簽約、動工、投產,投資總額412.2億元,其中簽約項目122個,目前已經履約的項目117個,履約率達95.9%。

  在“肇慶金秋”期間簽約引進的新明珠新型建材基地、北新建材、肇慶碧桂園、春曉食品、鴻泰科技、華晶玻璃等一大批投資大、建設快、品牌響、創稅高的項目,形成了金淘、金盛、金渡等“六園一帶”工業集聚發展格局,培育壯大了精密壓鑄、建筑五金、新型建材、不銹鋼制品等四大支柱產業,以碧桂園、祈福兩大品牌為依托的“一河兩岸”江濱新城已初具規模。

  乘著第八屆“肇慶金秋”的東風,高要市積極謀劃再掀招商引資新熱潮。到目前為止,初步統計“肇慶金秋”期間高要共有29宗項目投產、動工、簽約,合同投資總額105.3億元,比去年增長49.36%。其中,投資額超億元的項目有15宗,占項目數的51.72%。一批環保新能源、精密壓鑄、機械制造、電子電器配件以及旅游文化等大項目將簽約落戶高要,進一步壯大高要支柱產業,完善產業結構,提升工業水平。

  本次簽約項目

  大唐國際高要項目:落戶金淘工業集聚基地,由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辦,首期投資30億元,主要經營天然氣發電及配套供熱、供冷。首期項目規劃裝機規模2×400MW,預計年發電量約34億千瓦時,建成后將成為廣東省電力供應支撐點。

  廣東聚廷峰文化旅游項目:位于高要回龍鎮,總投資1.4億美元,主要經營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集商住、酒店、商務、旅游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休閑養生、旅游度假的綜合社區。

  宏凱工業(肇慶)項目:落戶天資工業集聚基地,總投資1億美元,主要生產高分子材料產品及文化用品。

  本次動工項目

  華鋒電子鋁箔:位于金渡工業集聚基地,總投資4億元。項目投產后預計年產高壓、低壓等各類鋁箔500萬平方米,以及凈水劑產品等5萬多噸。

廣東鴻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非公開發行股票募投項目:廣東鴻圖科技公司募集上市資金3.6億元,發展“鋁合金精密壓鑄件生產技術改造項目”。建成達產后,將新增加年產14000噸精密鋁合金壓鑄件的生產能力,年產精密鋁合金壓鑄件生產能力將達到3.6萬噸。

  投產項目

  通產華晶玻璃:國內重要的玻璃啤酒瓶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10.5億元,首期投資3.5億元,主要生產喜力、嘉士伯club、嘉士伯冰純等各類啤酒玻璃瓶。

  金沙咀國際廣場:集城市休閑、大型購物超市、高尚商住社區于一體的多功能城市地標項目,總投資超10億元,首期投資3億元。

  本版撰文金浩琦李振杰何以根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