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朗斯登 (Peter Ramsden):歐洲也面臨“鬼城”的挑戰
身份:歐洲可持續城市發展項目(URBACT)區域經理,城市化專家
歐洲可持續城市發展項目(URBACT)是歐洲最小的合作與交流網絡,它由歐盟資助創建,由城市網絡組成,旨在幫助城市相互了解政策領域的挑戰。除低碳問題外,還包括其他如社會包容性等問題,比如對羅姆人的包容,以及廣泛的城市可持續項目。
我們致力于在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方法上進行不斷的創新,借鑒了非常廣泛的社區內外的專業經驗,明確了“誰是城市創新者”的藍圖。城市當局應該明白,廣泛的專業知識并不存在于其組織內部,而是來自于外部,這一點很重要。因此,利益相關者的行動方式是根本的。這對我們來說也一樣,公民、居民以及企業都是非常重要的利益相關者。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在發展城市新政策的背后就沒有公眾,沒有所有權。
歐洲和中國的差別并不是很大。例如在愛爾蘭的一個“鬼城”,那里的行業發展領先市場,建設了一些不可持續且沒有未來的建筑和街區,其中許多已經被拆除,這種現象不僅在愛爾蘭有,在6個歐洲國家也出現過。當然,經濟危機加劇了這種現象,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人們認識到了挑戰和必須面對的挑戰,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的需求大于資源。
我們圍繞3個整合概念來實現合作項目。首先是橫向整合,將地方層面與所有其他行動者聯合一體;其次是縱向整合,即不同級別的政府、多層次治理之間的合作;第三是區域整合,周邊城市之間、相同的城市功能區之間的協調。
我們認為,歐洲城市以及世界各大城市都需要建立新形式的領導力。它不應是傳統的指揮與控制,比如強大的市長決定所有答案,當然,市長的作用也是適時有用的。我們如何讓人們在城市的各級發揮責任與作用,這是歐洲多樣化治理制度的一個挑戰,同時它也是中國的一個挑戰。
首爾市長Park Won-soon曾在市政廳前面建了一個耳朵型建筑,意在傾聽社區的聲音。首爾在如何治理自己的城市上采取了新的透明度,市長領先這樣做,傾聽市民的想法,了解居民期待他在第一任期中所應該做的。市長不僅贏得了第一次選舉,而且連任第二屆。
當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擔任紐約市市長時,他言行一致,打破層級結構,其辦公桌并不比別人大,也不比辦公室里別人的辦公桌重要,他就坐在自己的辦公桌上。坦率地說,只靠命令和控制是不能完成工作的。
總之,我們必須融入和參與,必須善于進取。我們需要積極地學習世界其他地方的良好做法,這些做法可以是來自亞洲的,來自世界任何地方的。同時,我們還需要開發獲取這些良好做法的方法論,并把它們帶回到自己的城市,因為,最后一段里程往往是道路最艱難的一段。我們可以傾聽所有偉大的設想,但要落實到工作管理和社區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