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在部分區域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總體方案》。試點區域包括京津冀、上海、廣東、安徽、四川、武漢、西安和沈陽。
文件提出,將以實現創新驅動發展轉型為目標,以推動科技創新為核心,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主攻方向,選擇一些區域,開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改革的先行先試。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獲悉,此次試點改革的關鍵是看地方拿出的地方版方案;目前各試點均在制定地方版的創新改革試驗的方案,部分地區已經完成初步方案,8個區域各自的方案,均有望在2015年逐步推出。
改革試點1年內可復制推廣
早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就有全國多個省市參與全面創新改革試點的申報,包括湖南、湖北、浙江等地。
對于試點區域的選擇,按照官方表述,主要是結合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等區域發展重點,圍繞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長三角核心區域率先創新轉型、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促進產業承東啟西轉移和調整、加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選擇1個跨省級行政區域(京津冀)、4個省級行政區域(上海、廣東、安徽、四川)和3個省級行政區域的核心區(武漢、西安、沈陽)進行系統部署。
其中河北依托石家莊、保定、廊坊,廣東依托珠江三角洲地區,安徽依托合(肥)蕪(湖)蚌(埠)地區,四川依托成(都)德(陽)綿(陽)地區,開展先行先試。
這些改革試驗的區域的獲批的條件包括,創新資源和創新活動高度集聚、經濟發展步入創新驅動轉型窗口期,已設有或納入國家統籌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各類國家級改革創新試驗區等條件。
文件稱,在相關地方提出改革試驗方案的基礎上,按照方案成熟程度,逐個報國務院審批后啟動實施。
在實施進度方面,文件提到,試驗區域的改革試驗方案原則上規劃3年,每項改革試驗任務在1年內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經驗。
部分地區試點方案已征求意見
文件稱,2015年試點區域將研究制定改革試驗方案,協調落實有關改革舉措,明確階段任務和目標,條件成熟后逐項報國務院批準實施。
一位試點地區的處級官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次獲批改革試點,對于地方的利好,關鍵看地方接下來拿出的申報方案,是否能既符合地方創新發展的需要,同時對全國也有試驗意義。
對于地方來說,試點包括三方面任務,一是已明確了具體方向、需要落地的改革舉措;二是已明確了基本方向、全面推開有較大風險、需要由中央授權地方開展先行先試的改革舉措;三是正在探索并取得一定經驗、需要局部試驗和推廣的相關改革舉措,以及地方在事權范圍內自主提出、對其他區域有借鑒意義的相關改革舉措。
文件還提到,改革試驗主要從四個方面探索,包括探索發揮市場和政府作用的有效機制,探索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探索激發創新者動力和活力的有效舉措,以及探索深化開放創新的有效模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目前,上海已向國家有關部門上報“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武漢的方案正在向部委征求意見。
而據參與方案制定的人士透露,方案對于武漢試點的定位,目前主要是圍繞將武漢打造成產業創新中心;上海版本的方案,則是在此前發布的關于加快建設科創中心相關的22條意見的基礎上,按照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做了進一步的具體化落地。
西安市委書記魏民洲在今年六月份曾提出,從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建設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推動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等五個方面著手推進,開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
事實上,2015年以來,全國各地均出臺了系列關于科技創新的方案,比如北京提出將加快創建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戰略研究;上海提出要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天津提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創新中心等。
武漢市社科院副院長吳永保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地方來說,當下最重要的是落實,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很多都不只是科技方面的問題,涉及到全方位的改革,以引入人才為例,可能涉及到戶籍、醫療等全方位的改革。
其中,關鍵是政府要簡政放權,建立面向市場需求,以市場和企業為主體的科技管理體制,明晰市場和政府在推動創新中的功能定位。最大限度發揮市場配置創新資源的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