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于下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五中全會,主要議程之一便是研究制定“十三五”規劃。29日,中國社科院發布《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8》中指出,“十三五”期間,中國城市經濟將進入增速放緩和轉型升級的“新常態”,并有望開啟新一輪更高質量的中高速的增長。藍皮書還提出,中國正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預計2030年左右中國人口將出現負增長,而城鎮化率將達到70%左右。
經濟已現緩中趨穩態勢
藍皮書指,“十二五”期間,中國城鎮化率實現了兩大重要突破:2010年至2011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并開始超過50%,中國整體進入城市型社會階段;2012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2.6%,超過52.5%的世界總體水平,并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快速推進。
不過藍皮書也指出,中國城市在規劃管理、經濟增長方式、空間布局、科技創新、社會矛盾、安全管理、環境污染等方面依然問題突出、有待改善。因此,“十三五”時期,應?力促進城鄉就業、居住、服務一體化發展,促進智慧創新、綠色生態導向的城市經濟轉型。
對于“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運行的基本趨勢,藍皮書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國城市經濟將進入增速放緩和轉型升級的“新常態”。隨?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增強,中國經濟緩中趨穩態勢已然顯現,未來中國經濟有望開啟新一輪更高質量、更加平衡、中高速和更可持續的增長。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城鎮化率超過30%,進入城鎮化中期發展階段后,中國人口的城鎮化水平一直處于快速提高的過程中。但在“十二五”期間,中國城鎮化水平超過50%,城鎮化速度開始明顯放緩。
藍皮書還提出,中國正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預計2030年左右中國人口將出現負增長,2030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到70%左右,在這一新的時期,城市經濟將佔據主導性地位,城鎮化將取代工業化成為中國發展的主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