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數字看背后的故事,為了空氣能更加“新鮮”點,濟南沒少“動真格的”。
揚塵污染防治工作長效管理。市政府出臺了《濟南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規定》,推進揚塵污染防治分類掛牌動態管理,2010年共對417家揚塵污染源中的383家實行了分類掛牌管理,掛牌管理率達91.8%。聯合建設等部門組織開展了環境監理制度試點,探索從源頭解決揚塵污染問題,5家建筑施工工地正在進行試點。同時,全面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去年對150家施工工地進行了行政處罰。
為有效控制機動車冒黑煙上路行駛,2010年環保局聯合濟南日報報業集團組織開展了“少一縷黑煙,多一分健康”機動車冒黑煙有獎舉報百日活動,共接收市民舉報6140輛,依法查實1567輛,發放獎金156700元,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市民參與環保工作的積極性。環保局還聯合市委督查室督查督辦,強化市政部門與駐地部隊協調支持,完成了349臺10噸/時以下小燃煤爐具、低空排煙設施和小煙囪拆除取締任務,拆除取締率達91.1%。
創新監管模式打造工業防治體系。對火電、鋼鐵、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的115家重點排放大戶實施嚴控措施,依托三級在線監控網絡和24小時值班制度,實行管理、監察和監測聯動。2010年共對濟鋼、濟南熱電等等21家26個大氣污染治理項目下達了限期治理任務,11家單位的12個大氣污染治理項目已按期完成治理任務并通過驗收。
如今,全市污染減排指標任務已逐級分解到35家責任單位、86個鄉鎮(街辦)、107個相關部門和249家企業,在全市建立起“橫到邊、縱到底”的減排目標責任體系,對減排責任書“一年一簽署,一月一通報,一季一調度,半年一核查,全年總考核”。逐步構建起科學完善的污染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三大體系及減排目標責任體系,并將污染減排指標納入濟南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體系,作為干部獎懲、評價領導班子政績和干部使用管理的重要依據。
十一五”以來,全市累計完成減排項目136個,實現COD削減量3.01萬噸,二氧化硫削減量4.44萬噸,在全部消化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基礎上,實現了存量的足額削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