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華僑報日前刊文稱,在日本,被稱為“地方過疏化”的中小城市衰敗,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地區發展不平衡”、“政府偏心扶持力度不夠”……盡管日本學者們通過一份份詳盡報告,力圖找出原因想出對策。可是近年來,日漸蕭條的中小城市不見減少,反而越來越多。如何廣納人口、聚攢人氣來重振旗鼓,成為日本中小城市面臨的共同課題。
縱觀日本中小城市的發展政策,安心、安全長期以來被視為最重要理念,是執政的最高準則。但是,對于經歷繁盛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的日本中小城市而言,通過“開源”增加財稅,保證“民生工程”的持續性,或許是更為緊迫的事情。此外,日本作為發達國家,城鎮化達到了較高水平。但由于“統一性”思維的影響,日本城市發展模式存在“千篇一律”的現象。表面看,這是一種整齊劃一的體現,實質上卻反映了現代日本人做事模式的單一。同時,日本社會近乎刻板地遵守著諸多條條框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日本人言行高度統一的優勢,但也逐漸衍生出缺乏“個性”的重大缺陷。文章稱,在日新月異的當今世界,求新、求變成為時代潮流。從這個角度看,日本城市發展囿于固有模式,難以打破思維定式,凡事求“穩當”,或許已經是逆潮流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