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2016年1月6日完成臺本
——中央一級黨政機關權力,要看住!
解說:
作為國家治理中樞的中央一級黨政機關,還存在黨內監督的空白地帶。
字幕提示:
2016年1月5日新聞。
中央紀委共設置47家派駐機構,其中,綜合派駐27家、單獨派駐20家,實現對139家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機構全覆蓋。
解說:
2014年被查的38名中管干部中,有7人來自中央國家機關;2015年被查的37名中管干部中,來自中央國家機關的增至10人。
字幕提示:
2016年1月5日新聞。
實現派駐機構全覆蓋,有利于強化黨的自我監督,使黨內監督不留死角、沒有空白。
解說:
把中央國家機關的38萬黨員管好了,就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最好示范。
《新聞1+1》今日關注:中央一級黨政機關權力,要看住!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了兩個“全覆蓋”的要求:一個是巡視,另外一個就是派駐。我們先說巡視,經過三年幾輪的巡視,應該說在巡視方面,全覆蓋這個要求已經是達到了。
那么我們再說派駐做得怎么樣呢?就在昨天,中紀委宣布要對139家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小組。這意味著什么?今天我們就來關注派駐的全覆蓋。
解說:
“讓黨內監督不留死角”、“聚焦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舉措”、“為深化全面從嚴治黨提供堅強有力支撐”。今天,各大報紙以及門戶網站的首要位置,都被這些標題所占據。而這一切源于昨天傍晚中央紀委發布的一則消息。
字幕提示:
2015年1月5日新聞
近日,經黨中央同意,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落實中央紀委向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機構的方案》
解說:
中央決定,中央紀委共設置47家派駐機構,實現對139家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機構全覆蓋,并對領導體制、職能調整、主要職責、機構設置等作出了明確規定。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 莊德水:
派駐監督實現全覆蓋,是十八大以來我們反腐倡廉所追求的重要一個目標,可以說預示著我們當前紀檢體制改革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解說:
對于新出臺的《方案》,中央紀委副書記楊曉渡也在第一時間進行解讀,他表示:“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是國家治理體系的中樞,地位重要,必須對黨絕對忠誠”。 事實表明,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也非凈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同樣嚴峻復雜,同樣存在管黨治黨不嚴、黨的領導弱化的問題。
莊德水:
以前我們對有些部門是沒有實行派駐監督的,特別是黨的部門沒有實現派駐監督的全覆蓋,這些部門恰恰掌握著大量的權力,包括干部任命權、意識形態權等等。
解說:
十八大前,中央紀委監察部雖然已經在52家國家機關設置了派駐機構。但是,并未實現向黨的工作部門和全國人大機關、全國政協機關派駐。
字幕提示:
2014年12月24日 新聞
中紀委副書記 陳文清:
中央紀委主要是向中央國家機關派駐紀檢組,沒有向黨的工作部門派駐,也沒有向人大機關、政協機關派駐。這次改革,要通過新設、調整等方式,實現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機構全覆蓋。
解說:
2015年1月,中央紀委在中辦、國辦、中組部、中宣部、中央統戰部等機關,新設了7家派駐機構,開始邁出了派駐監督的第一步。
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主任 謝春濤:
內部監督效果比較差,因為都是自己的人,都很熟悉,天天碰頭打臉的,監督起來有一定難度。派駐紀檢組的人員是中紀委的人員,直接對中紀委負責的,尤其是組長、副組長,是要由中紀委會同中央組織部提名考察決定,那么這種監督的效果明顯就比內部紀檢部門監督效果要好得多。
解說:
47家派駐機構,對139家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的全覆蓋,首先抓住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這個關鍵。
今天,《人民日報》發表的評論文章中也指出:“近年來發生的一些案件表明,中央和國家機關也并非凈土,有的對黨員領導干部管控不力、監督不嚴,權力尋租問題突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現象依然存在。追根溯源,就在于管黨治黨不嚴、黨的領導弱化,主體責任不落實、監督責任缺失。”
主持人:
我們先來說一下大家并不熟悉的“中紀委派駐機構”,其實核心的字兩個,一個是“派”,一個是“駐”。好了,什么叫“派”?“派”我們把它理解為派出去。誰派?中紀委派。那么它對中紀委負責。“駐”就是駐下來,駐在哪里?駐在139家中央一級的黨和國家機關。這樣一來這個機構的性質就非常明確了,那么中紀委和派駐機構是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而派駐機構和139家中央機關則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
好了,接下去我們就連線一位專家:中國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的高波副秘書長。
首先請教您一個問題,您怎么理解這一次的全覆蓋的“全”字?為什么以前不全、這次就能夠全?是否意味著習總書記說的不再有空白,不再有死角了?
中國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 高波:
我覺得這次向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的派駐機構的全覆蓋的改革,我們可以從這個實體意義和象征意義兩個層面來做一個解讀。首先從實體意義來講,因為這些中央國家機關,它在我們國家治國理政的體系或者說架構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那么他們掌握著國計民生的一些重大的政策制定權,一些解釋權和執行權等等,所以對它們實現了一個全覆蓋,那相當于給我們的權利中樞上了一個保險。對于我們為民、務實、清廉,對于忠誠、干凈、擔當這樣一些時政方針的落實,相當于加了一個保險。
那么從象征意義上來講,就是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當中,特別是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大的背景下,我們可以把派駐機構的全覆蓋,看作是黨內監督體系建設,或者說黨內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速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主持人:
我們再來仔細分析一下這個“派駐”兩個字。“派”應當說體現的是一種權威,這個權威怎么理解?另外一個“駐”,它常駐的話,它的優勢和巡視組相比,它又體現在什么地方?
高波:
您這兩個字抓得非常準。首先我們看這個“派”,那么“派”是決定了派駐機構它的立身之本。所謂“派”,它是指我們的派駐機構,它要對派出機關負責。說白了,它是中央紀委的一個延伸。那么它和駐在部門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一個同級監督的關系,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上位監督的這樣一個關系。因此呢,它的權威性,它的公信力,它的執行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主持人:
那我理解一下這個“派”,就是以往的話可能彼此之間是有滲透的,可能我派過去的干部在你那兒還有任職。但是現在有一個絕緣了,就是我就是我的,我只對中紀委負責,不再和派駐這個機構有任何的關系?
高波:
對,從某種程度上說它更加超脫。過去講“管得了的看不見,看得見的管不了”,那么就解決了監督者的這樣一個悖論或者說一個怪圈。
主持人:
再說這個“駐”。
高波:
這個“駐”,我們經常現在聽到這么一個說法,我們知道您剛才講到了巡視組,有人說巡視組是“流動的紀檢組”,那么派駐紀檢組是“常駐的巡視組”。它們都是發現問題,清除這個腐敗存量,震懾腐敗增量的非常重要的黨內監督的專責機構。那么所謂“駐”,就是它常駐在駐在部門,那么它具有一個“看得見而且又管得了”這樣一個優勢。因為它離得更近,它只要是瞪大眼睛,豎起耳朵,那么它有更多的知情權,它的監督的半徑更近一些。所以呢,實際上就是我們把“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產生了一個很好的化學反應。
主持人:
好的,我們聽完了高秘書長對“派”和“駐”的解釋之后,再來關注這樣幾個數字。139個中央一級的黨和國家機關,38萬黨員,靠的是47家的駐機構。人們很自然就有一個問題,能不能管得過來?另外,怎么管?管不好又該怎么辦?我們繼續關注。
解說:
在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實現派駐紀檢機構全覆蓋,這在中國共產黨執政66年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字幕提示:
2015年1月5日新聞
目前,各派駐紀檢組主要負責人均已到位。下一步,中央紀委將按照中央部署,抓緊落實后續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完成紀檢組組建,選好配強派駐機構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
解說:
為什么要從“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開始呢?
在今天中央紀委官網上發布的“實現派駐監督全覆蓋述評”的文章中這樣寫到:曾幾何時,每到節慶時節,熙熙攘攘的北京街道上,各種跑部錢進的送禮車輛一度增添交通擁堵;部委街上的高檔餐廳隨處可見;回收禮品、煙酒、購物卡的店鋪生意興隆,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絕非凈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同樣嚴峻復雜。
而來自中央紀委的數據也表明,2014年發布的38名被查中管干部中,來自中央國家機關的共計7人。而2015年,被查的37名中管干部中,來自中央國家機關的增至10人。
而中央紀委副書記楊曉渡,昨天在中央紀委官方網站上的答記者問中也表示:把中央和國家機關38萬黨員管好了,對全面從嚴治黨就是最好的示范。
謝春濤:
這些機構層級是很高的,權力也是很大的,對于全國各個方面的事情都會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這些部門的干部從道理上來說,更應該嚴格執行中央的相關決策,更應該模范地執行黨紀。
解說:
那么在未來,總計47家派駐機構,將如何實現對139家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不留死角,沒有空白的黨內監督呢?
在47家中央紀委派駐機構中,20家為單獨派駐,27家為綜合派駐,綜合派駐約占派駐機構總數60%,負責監督119家單位。
字幕提示:
2016年1月5日新聞。
綜合派駐改變一對一的模式,有效整合現有派駐機構的力量,做到精簡高效。綜合派駐紀檢組在一家機關辦公、管若干家的事,地位相對超脫,有利于聚焦中心任務,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增強派駐監督相對獨立性和權威性,充分發揮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
解說:
27家綜合派駐機構,被稱作是:吃一家的飯,管幾家的事,既有獨立性也有權威性。然而,27家綜合派駐機構要監督119家單位,相當于每個派駐機構要至少監督4個單位。這么大的監督范圍,又怎樣保證派駐監督無死角呢?
對此,中央紀委副書記楊曉渡解釋到,紀檢組長不能分管其他業務工作,要聚焦監督執紀問責,一心一意干紀檢工作。要瞪大眼睛、拉長耳朵,發現問題就要盯住,該查處的就要查處,該問責的就要問責。派駐機構對重大問題該發現沒發現就是失職,發現問題不報告不處置就是瀆職,同樣要追究責任。
主持人:
關于這次派駐,有幾個數字特別值得分析,我們來看一下。首先被監督的單位,由原來的52家,現在做到了全覆蓋,變成了139家。而監督別人的派駐機構,由過去的52個,減到了47個,這是數字的變化。
我們再來看派駐形式,那么47個派駐紀檢組,其中有27個叫做綜合派駐,有20個叫做單獨派駐。所謂單獨派駐就是一對一,一個派駐的紀檢組對應的一個單位。那么綜合的派駐紀檢組是一家基本上要對4家單位。好了,接下去我們繼續連線高波副秘書長。
那么剛才我們說了,一對一好理解,那像面對這種綜合派駐,可能一個這樣的派駐機構要面對四家,人們很自然地就問,怎么管?一個派駐紀檢組怎么去管這么多的機構?
高波:
我想這里邊有一個改革的辯證法的問題,也就是說在做減法當中做加法,然后形成一個乘數效應。怎么講做減法呢?就是事實上在新的派駐紀檢組的任務和使命當中,第一個,從它的監督的對象來講應該說是收縮了。也就是過去,包括領導班子,就是省部級干部,包括一些司局級干部,甚至包括一些縣處級以下的干部他都要管。那么現在新的紀檢組,他只負責監督駐在部門的,就是領導班子成員和司局級干部的層級。
另外一個,就是大量的過去所承擔的像黨風廉政建設的教育、制度、預防這樣一些日常的工作,現在被轉移給了主體的部門,比如說像一些機關的,黨委機關的紀委來承擔。那么在這樣的一個做減法的過程當中,可以說這樣的歸口派駐紀檢組,它的監督的聚焦度更高,它的輻射面、執行力也都更寬更強。
主持人:
也就是盯得更準,盯得更緊。
高波:
是的,對。
主持人:
那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現在有派駐紀檢組在各個單位,那我們假如未來還會出現這種腐敗、甚至出現比較嚴重的腐敗的話,那么誰來擔責?
高波:
當然,既然是給了權力,你就要擔當,權力就是責任。那么在我們新修訂頒行的《中國共產黨的黨紀處分條例》當中,在有關的章節當中已經做了明確的規定,那就是在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履行不力的情況下,在一個地方一個部門如果出現了這種比較惡性的連鎖性的腐敗,也就是說所謂的塌方性的這種腐敗問題的話,首先要追究就是主體責任,也就是黨委包括黨組他在履行主體責任不力方面的責任。那么其次還要追究所在的地區和部門包括紀委紀檢組履行監督責任不力的這樣一個責任,也可以說叫“兩責同問”。
主持人:
高秘書長,有一個問題。中央一級的黨和國家機關,這139家,實際上加上中紀委是140家。那么現在問題就是說,中紀委在監督這139家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那么誰來監督中紀委?
高波:
當然,我們十八大以來經常聽到中央領導經常提到的一個概念叫“打鐵自身硬,防止燈下黑”。我們注意到在十八大以后,紀檢監察體制機制改革的大潮當中,中央紀委也新生了一個重要的內部的監督機構,也就是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那么這樣一個機構,它專門地是來抓我們紀委的“內鬼”“內賊的,可以說它是紀委中的紀委,或者說如果說紀檢干部是鐵的話,那么他們就相當于是鐵中的“不銹鋼”,我們這些派駐機構包括紀委自身的系統內的干部,如果要出了問題的話,是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問的。
主持人:
好,謝謝您。那么我們再回過頭來說這個全覆蓋,為什么要做到這個“全”字,就像剛才一位專家所說,是因為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也非凈土,在那里反腐敗斗爭形勢同樣嚴峻。我們就不防回顧一下。
解說:
上個月5號,多家媒體集中報道了這則新聞。因受賄610余萬元,國家信訪局原副局長許杰被北京市二中院一審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13年,沒收個人財產13萬元。
1955年出生的許杰,落馬前分管國家信訪局核心部門——來訪接待司,然而職權成了他貪腐的工具。2013年中組部決定免去他的領導職務,2014年許杰被開除黨籍。
字幕提示:
2014年6月27日新聞
經查,許杰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有關單位和個人謀取利益,索取收受巨額賄賂,對國家信訪局來訪接待司發生的系列嚴重違法違紀案件負有主要領導責任、與他人通奸。許杰的上述問題已經構成嚴重違紀違法,其中受賄問題已涉嫌犯罪。
解說:
2004年,成為國家信訪局的首任發言人,2005年升任國家信訪局副局長,許杰的個人履歷中,也曾有過輝煌,然而貪腐讓他的人生蒙上了污點。而像許杰一樣,來自中央國家機關的中管干部,近年來被調查的屢屢出現。
字幕提示:
2015年6月25日 新聞。
本臺消息,記者從中央紀委獲悉,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肖天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字幕提示:
2015年11月13日新聞。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席姚剛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字幕提示:
2015年11月24日新聞
中國民用航空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周來振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在接受組織調查。
解說:
就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中央紀委網站先后發布了37條中管干部接受組織調查的信息。從國家安全部副部長、國家旅游局副局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到國家安監總局局長、中國民航局副局長,來自中央國家機關的中管干部有10人在去年接受調查,占到被調查中管干部的27%。加強監督,顯然刻不容緩。
字幕提示:
張曙光一審庭審畫面。
張曙光:
在犯罪的道路上從小到大、漸行漸遠,現在回首,追悔莫及。
劉鐵男:
每天晚上要吃安定才能睡兩個小時,睡覺之前想著這些事,醒來也是這些事情,太痛苦了。
解說:
追悔莫及,是這些曾經的中央國家機關干部們在法庭上做出的表態,而他們個人懺悔的背后,也讓更多人意識到防微杜漸的必要性。中紀委對139家中央機關派駐紀檢組,正是黨內監督不留死角、沒有空白的關鍵舉措。
據中央紀委披露,從去年初到去年12月,駐國辦紀檢組立案7件,另外,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離退休干部局副巡視員楊紹丞被“雙開”,并被移送司法機關,也是由駐全國人大機關紀檢組進行查處的。
主持人:
47個派駐機構其實要重點監督的是什么人呢,就是領導班子、中管干部和司局級干部。那么接下去問題來了,在十八大以前,已經有52家機關有派駐機構。那問題要請教的是高秘書長,為什么以前52家沒有發揮相應的作用?那么我們對未來的139家,他們將發揮什么作用,有什么樣的期待?
高波:
過去我們在政治舊生態當中比較熟悉的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改革的本質是組織和制度的創新,那么通過現在這樣一個新的派駐紀檢組的建構,實際上它就捋順了監督的定位,捋順了監督者和駐在部門之間的責權關系,它從體制機制上防止了“不抓老鼠的懶貓”的產生,因此它在下一步將會很大程度上釋放出我們黨內監督的活力和動力。
主持人:
還有,就是中央現在這樣做,地方未來是不是也要如此去推廣?
高波:
當然是這樣,改革本身是有紅利的,這次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的派駐機構的全覆蓋,它實際上是給地方打了一個樣。我們十八大以來經常熟悉的兩個概念是這樣的,一個叫以上率下,第二個叫立行立改。我想,路線圖、時間表都已經很清晰了,就看咱們怎么去落實了。
主持人:
那就是說給未來,給地方怎么做也提供了一個樣板了。
高波:
是的。
主持人 董倩:
好,非常感謝。現在我們看到方案已經公布了,規定也已經明確了,要求已經清晰,人員已經配備好,那么接下去人們就關注到底應該怎么辦了。那么到底應該怎么干,這也是2016年人們對于黨風廉政建設還有反腐敗工作的重要看點之一。
好,感謝您收看今天的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