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隨著人口老齡化不斷發展和老年人的需求越來越廣泛,適應老年群體需要的老年產品、養老服務、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等需求十分巨大。對此,城市化委員會健康城市專委會專家顧問、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周燕珉于日前接受采訪稱:“根據預測,到2050年,世界60歲以上人口將突破20億,占總人口數的22%。而在中國,老年人比重將占總人口的33.6%,意味著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老人。”
周燕珉指出,目前我國在養老項目上存在著不少問題。雖然醫院中擴建了不少床位,但我國老齡人口仍呈低齡化特征(2020年60至79歲老人占88.1%),尚不需要過多護理服務。一些養老機構存在服務差、地段偏、收費高等問題。再加上交通、醫療、服務配套設施等方面不足,無法滿足護理型老人的需要,只能吸引健康活力型老人入住。而大量地產企業新建民營養老設施收費高昂,將工薪老人擋在門外。”
“不少地方大規模建設集中型養老社區,認為這是解決養老問題的最佳方式,這是個誤區。”周燕珉說,“老人居家養老、就地養老意愿始終占據主流,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因人力物力資源匱乏、利潤低、風險高等因素,遲遲難以得到發展。發達國家的養老模式已經逐漸發生變化,機構已經從遠郊回歸市區和社區,目前,已經從集中供養發展到建立完善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鼓勵老人回歸混齡社區,鄰里互助。”
周燕珉認為,我國也應該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建設混齡社區,保持老人與社會的緊密互動,同時應該用“一碗湯的距離”,打造理想的養老居住模式。周燕珉解釋,一碗湯的距離,是指以前老人需要一碗湯,住得近的兒女送到老人家,熱湯就不會變涼。而如今,承擔照顧老人的這一重任則將落到社區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