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
新興市場包括巴西、中國、印度、印尼、墨西哥、俄羅斯、土耳其以及亞非歐和拉美中的另外15個國家。它們占世界的人口和經濟份額正快速增長。但是如今,它們的政府面臨21世紀的一大挑戰:制定與城市化速度和規模相適應的公共衛生方案。
最大的四個新興市場占世界人口的40%,GDP總和接近9萬億美元。它們的經濟總量有望在2030年超過7國集團。而在2050年,巴西、中國、印度、墨西哥、俄羅斯將與美國一道成為世界的主要經濟體。
然而如今,這些國家的城市必須先要解決比19世紀和20世紀的歐美城市更為嚴重、更為迫切、更大規模的經濟社會問題。
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是應對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長所帶來的問題。如今,超過一半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在我的祖國巴基斯坦,卡拉奇的人口以每天1 000人的速度增長。
經濟中心城市的共同問題是外來遷移者眾多、失業率高、收入低、住房和衛生狀況差、基礎設施不完善以及社會剝奪。這些城市在人口增長的同時卻沒有強有力的公共衛生政策。正如政府、商界和學術領袖在最近的“新興市場研討會”中一致同意的那樣,如果新興市場國家的城市以及經濟處于病態,那么這些國家的愿景將無法實現。
我的同胞馬赫布卜•厄爾哈克在1995年發表的一篇重要的人類發展報告強調了被視為個人安全的人類安全與被視為國家安全的人類安全之間的區別。他采用了人類發展指數而不是國家總量來衡量經濟社會的發展。他的基本主張是,發展以人為本。
對人類安全來說,沒有什么比健康更為基本。有了健康,人們才有選擇,才有自由。它是人類發展的基礎。我們通常關注醫療,強調醫藥和醫生的重要性,但是健康同樣關乎舒適、生命安全、工作和學習能力。正如經濟學家和哲學家阿馬蒂亞•森所說的,“健康是人類各種行為行之有效的前提。”
新興市場城市面臨的疾病問題由傳染性疾病轉變為慢性病,城市人口仍然容易受害于流行病、營養不良造成的童年疾病、艾滋病、瘧疾、肺結核以及由失業和貧窮造成的精神失調。他們同樣易受害于自然災難和交通事故引起的傷亡、社會混亂造成的健康問題。
城市擴張的速度以及由此帶來的貧困集中化使得一些國家政府和市政府無力提供城市公共衛生所需的服務,即可持續和可負擔的住房、清潔供水、衛生以及教育。但是新興市場城市人口和經濟活動的集中也帶來了建設與衛生有關的基礎設施、提供衛生保健服務的重要機遇。
有幾項措施需要采取。新興市場政府必須解決由國家政府和市政府內部以及之間在健康和公共衛生政策項目的協調不力問題。它們需要考慮改革,包括為市政府提供所需的權力、資源和責任來解決健康和衛生保健問題。
市政府需要根據實際的人口預測、患者登記、健康信息系統制定并實施未雨綢繆的城市計劃。新興市場城市之間需要共享可行的機制和改革,把成功的新發明和新方案與各地的實際情況相結合。
這些新發明包括可負擔的新技術,比如為社區健康職工配備的廉價手機。舉個例子,在巴基斯坦的1.6億人口中,手機用戶有6千萬。手機可以拍攝照片,以此充當診斷工具,便于患者享有可負擔的城市醫療;可以寫配方、監控低收入區域的患者狀況等。
總之,城市公共衛生需要重新改造。新興市場城市(以及國家)的健康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