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濱州:截至2015年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4.62%
時間:2016-02-22 23:41:22  來源:魯北晚報  作者:張迎賓 

  理清思路,強化措施,力爭圓滿完成2016年各項任務

  (一)以推進人口市民化為重點,進一步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和水平。一是確保完成人口市民化目標任務。今年要實現7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2.7萬城中村和城邊村居民完全市民化。二是繼續抓好政策配套落實。力爭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左右。三是繼續抓好示范帶動。抓好鄒平縣、魏橋鎮2個省級城鎮化試點建設,探索符合濱州實際的城鎮化發展模式,為城鎮化發展提供借鑒和指導。四是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重點實施農村危房改造與農村改廁工作,2016年,全市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000戶,改造農村廁所46.4萬戶。同時,建立小城鎮污水處理收費機制,打造宜居小鎮、宜居村莊。

  (二)進一步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管理,解決群眾住房困難。一是不折不扣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和建成任務。今年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9268套(戶),其中,棚改開工9223套(戶),新增公租房45套,要于10月底前全部開工,基本建成4545套(戶),其中,棚改建成4500套,公租房建成45套。二是提高公租房分配入住率。2016年底前確保分配入住率達到90%以上。三是實施老舊小區整治改造。要突出抓好兩點:第一,突出抓好市本級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第二,突出抓好全市老舊住宅小區整治改造。四是進一步加強城市老樓危樓排查治理。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五是實施房地產去庫存行動,力爭全年消化存量商品房50萬平方米。

  (三)強力推進農村改廁,提高群眾生活質量。農村改廁是今年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決心很大,確定從今年開始,利用兩年時間改廁77.3萬戶,到2017年底實現全市村居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

  (四)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城市承載能力。一是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市本級2016年實施污水管網、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交通指路標志、公園設施改造、城市建設專項方案編制、集中供熱等工程。其中重點實施蒲湖片區改造、黃河二路改造、黃河十二路改造三項海綿城市試點工程以及編制黑臭水體整治方案和老城區雨污分流改造規劃。二是啟動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有關工作。選好試點項目,逐步推廣應用。三是開展黑臭水體治理和城區雨污分流改造。2016年完成40%,2017年基本完成,2020年全面完成。四是繼續推進“氣化濱州”工程建設。2016年重點實施中石化濟青復線博興-城區高壓管線及市城區新建城西門站續建工程、陽信銀高-沾化高壓管線、天津LNG外輸管線惠民-城區管線等工程,逐步健全天然氣輸配管網。

  (五)實施綠色建筑發展和建筑節能改造,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一是全面推進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積極發展綠色建材產業,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推廣綠色施工。二是抓好試點帶動。推動北海新區科技城省級綠色生態示范城區建設,實施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試點示范工作,擴大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規模,力爭取得突破。三是進一步推進建筑節能。繼續實施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完成省定年度改造目標。結合老舊小區整治實施建筑節能改造,加快推進供熱計量改革。

  (六)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七)加強安全生產與維穩工作,努力實現住建領域和諧穩定。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和打非治違活動,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加強人員培訓教育,推動住建領域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對住建領域涉及群眾權益和社會穩定的重點、難點問題,列出清單,建立臺賬,實行銷號制度,依法解決,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和社會穩定。

  (八)強化法治建設,努力推進依法行政。一是力爭出臺《濱州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招標投標管理辦法》、《濱州市建設工程管理辦法》、《濱州市城市供水管理辦法》等政府規章。二是落實建設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推進網上辦案、網上監督、網上服務。三是完善執法監督體制機制。四是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不斷提高干部職工和從業人員的法治意識、依法行政水平。五是依法加強行業管理。提升工程建設依法管理的科學化、信息化水平。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