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本養老保險繳滿15年后,繼續繳還是不繳?每個人心中或許都有自己的“算盤”。一位人社部專家表示,多繳養老保險費劃算是有道理的,有些人擔心來不及領完繳納的養老保險或許也有一定道理,但是機制正在不斷完善,目前個人賬戶的資金余額可以繼承,同時,統籌賬戶的繼承問題也在研究之中。(2月23日《每日經濟新聞》)
養老金一直都伴隨著“人沒了錢還沒有領完”的爭議,以至于很多人逐漸開始相信“養老金白繳了”這樣一個結論,特別是當延遲退休呼之欲出,“人沒了錢還沒有領完”的憂慮一時間成為一個相當有市場的反對理由。但也要說明的是,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個人賬戶部分沒有領完,其實是可以繼承的,2011年實施的《社會保險法》就有這樣的規定:“個人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只有統籌賬戶部分才是不能繼承的。
不過,現在傳出“統籌賬戶的繼承問題也在研究”的消息,這樣的“中國好聲音”,仿佛又在說明,統籌賬戶的繼承不能說是指日可待,但也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實現。倘若將來真的研究出個各方都可以接受的繼承方案,那么,此舉肯定有助于掃除老百姓不愿多繳養老金的普遍心理障礙,更有利于延遲退休的順利推行——總歸養老金領不完,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一樣,也都是可以繼承的。
但是,也不能不說,面對人口老齡化日益嚴峻的現實,養老金支付越來越面臨巨大的壓力,未來的養老金從哪里來,讓人非常操心。去年就有些專家盯上了個人賬戶,從而建議改革繼承制,應該允許個人賬戶“充公”。雖然,這樣的建議被更多專家所批評,老百姓也不用太擔心變成現實,不過,連“去世后個人賬戶充公”的餿主意都能想得出,這背后所反映出的養老金資金短缺問題讓人憂心。由此而言,統籌賬戶如果可以繼承固然深得民心,但可以預言,此舉極可能會加劇養老金資金短缺的事實!
統籌賬戶能夠繼承的前提,勢必是先要做大養老金資金池,否則,沒有人會成為受益者。說白了,就是既要積極開辟新的養老金資金來源渠道,又要提高現有資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只是知易行難,這些年圍繞做大養老金資金池,算得上努力不少,探索養老金入市,提出央企紅利轉社保,當然也包括嚴厲打擊社保腐敗等等,但效果似乎不大,資金池沒見得大起來。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到來,正迫使我們必須盡快找到解決的辦法。
說到底,雖然統籌賬戶的繼承問題目前還在研究,遠遠沒有到寫入法律、并確認進入實施的階段。但只要解決了養老金的資金池“蓄水”能力,在此基礎上,讓統籌賬戶也繼承起來,或許并非難事。某種意義上,延遲退休制度,其實也在呼喚著統籌賬戶可以繼承的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