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地方政府脫離實際“經營城市”,一味以發展大城市為目標的傾向日益嚴重,大城市病日益突出。為此,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建議,政府在宏觀布局方面,要重點發展小城鎮和中小城市、衛星城市。此外,針對各地大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的現象,宗慶后建議,應最大限度地減少政府參與營利性投資項目,讓利于民。
適當限制大城市發展
城市是現代文明的標志,城市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強勁動力。然而,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地方政府脫離實際“經營城市”,一味以發展大城市為目標的傾向日益嚴重,大城市病日益突出。據2010年8月中國城市國際形象調查結果顯示,當前我國共有655個城市正計劃“走向世界”,200多個地級市中有183個正在規劃建設“國際大都市”。這種不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嚴重背離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城市化沖動正成為城市化的障礙。
為此,宗慶后建議加強規劃引導,重點發展小城鎮、中小城市。小城鎮、中小城市處于農村之頭、城市之尾,在城鄉發展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工業化的重要載體,又是農業產業化的服務依托,對于廣大農村具有巨大的帶動作用。可以通過發展小城鎮、中小城市,把廣大農村帶動起來,對十億農民的全面小康具有重大促進作用。此外,政府應調整對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標,以此適當限制大城市發展。
減少政府投資行為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各級地方政府的稅收收入和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預算外收入也隨之快速增長,這使得各級地方政府能夠支配和使用的資金較之以往顯著充裕。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加上各地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的熱度不減,許多地方政府往往熱衷于“出大手筆”,大量的政府公用資金投向營利性的能源、交通、公用設施等建設項目,由此造成諸多負面影響,如政府投資效率低下、浪費較大、民間資本的投資機會不斷縮減、財政支出無法兼顧民生等。
為克服和防止這些弊病,宗慶后建議,應最大限度地減少政府參與營利性投資項目,讓利于民。我國重大基礎性建設的需求依然比較旺盛,在這些建設項目中,除了少數涉及國家安全和保密需要的項目以外,都應當對民間資本敞開大門,放手讓民間資本積極參與。另外,各級政府要進一步轉變職能,改變對官員政績考核的“唯GDP論”,集中財力和精力,搞好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民生建設項目,提高全民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