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連市民起碼的生命安全都保證不了,還有什么幸福感可言!還談什么‘品質西安’建設!政府還有什么公信力!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引起高度警覺,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真正讓渣土車回歸其交通運輸工具的本質屬性,絕不能再讓它瘋狂肆虐、草菅人命!”5月1日,西安市政府召開“全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推進會”,市長上官吉慶講話。(5月3日華商報)
超速行駛、亂闖紅燈;強行變道、不守交規;沿途拋撒、亂倒垃圾;拆燈套牌、逃避檢查……多年來,渣土車像匹脫韁的野馬在各地穿行,給城市交通秩序帶來混亂,給公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如何管理這些瘋狂的渣土車,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執政智慧。
應該說,西安市長這次在“全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推進會”上放狠話實屬無奈。近年來,西安市因渣土車橫行,導致群眾飽受其害,怨聲載道,直接影響了公眾的幸福感。如果連渣土車都管不好,怎么能得到群眾的信任與支持?從此種意義理解,西安市長放狠話可以理解,正是基于對群眾生活的關心愛護,對一些干部作風不實的強烈反感,才有了放狠話一說。而放狠話自然就會出狠招、下猛藥,多年的城市管理“頑疾”有望得以一朝破解。
然而,也要看到,渣土車問題看似簡單,背后牽扯到的部門卻很多。如園林部門負責審查建筑垃圾清運企業資質和營運車輛;交警部門是建筑垃圾道路運輸環節的第一責任單位;城管部門負責查處高尖裝載、沿途拋撒等違法行為,住建部門負責追究將垃圾交由無資質車輛運輸的投資方責任。“九龍治水”不如“一龍管水”,渣土車治理往往便陷入“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尷尬境地。
如何終止“渣土車”的瘋狂之路?筆者以為,靠發狠話,重金罰、臨時整頓等措施固然能夠解決一時之困,但長久以來,還需要理清渣土車背后的利益鏈條,需要各個部門的協同配合,拷問的是社會管理者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些就需要靠制度來將瘋狂的渣土車踩剎。
一則,要監管好建筑垃圾產生的源頭。建筑工地是“渣土車”出沒的主要場所,從源頭上規范建筑垃圾運輸市場很重要。因此,各地要制訂建筑垃圾處置管理辦法,實行行政許可制度。這其中包括渣土運送公司的資質審查,車輛情況審查,車輛上路前是否密封,車輪是否清洗等等。只有這些制度健全了,才會從源頭上管住瘋狂渣土車。
二則,要監管好渣土運載車輛。實踐證明,目前的科技手段已經完全能夠實現遠程操控。如武漢利用互聯網+北斗衛星組成的智能監控系統,給渣土車戴上緊箍咒。如果渣土車密封不嚴,出現漏撒現象,或者出現超載超限超速,監控系統就會發出熄火指令,渣土車輛無法啟動。同時,相關信息傳送到云終端,執法人員可精確掌握及時處置。各地可以借鑒武漢經驗,為渣土車戴上“緊箍咒”。
三則,要形成聯合執法常態化格局。如各地可成立由住建、規劃、國土、交通運輸、交警、房管、環保、質監等相關部門組成的聯合治理小組,對渣土車進行嚴格管控,通過定期開展治理活動,始終保持高壓態勢,讓建筑垃圾運輸市場逐步走到規范的道路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