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下午,江蘇鹽城部門地區遭遇強雷電、冰雹、雷雨、龍卷風等極端天氣,損失慘重。在24日上午9時召開的江蘇省政協工作會議上,據石泰峰省長的通報,射陽阜寧龍卷風冰雹特別重大災害已造成98人死亡,800人受傷。
面對嚴峻災情,當地媒體鹽城晚報前兩天的一則報道被翻了出來,報道針對最近流傳的一則信息辟謠——“緊急通知:市里開了全市防汛緊急電視電話會議,今天晚上開始至明天有特大暴雨(有可能有1998年那么大洪水)……”鹽城氣象部門的回應中,提到未來10天當地以過程性降水為主,晴雨相間,不易出現連續強降水天氣。
辟謠在前,災害隨后,在感覺上似乎呈現翻轉之勢。有些網友也認為當地氣象部門又一次被“打臉”,質疑政府部門的預警是不是存在問題。但客觀而言,鹽城此輪受災的主要禍首是龍卷風,而準確預報龍卷風至少目前來看還是苛求。即便是龍卷風多發,經驗設備更勝的美國,對龍卷風的預報也很難做到絕對精準。何況那則網傳“通知”,看言辭和多地區流傳的特征,本就可斷定屬于謠言,氣象部門的辟謠無可厚非。不能因為后續發生了天災,就把之前的謠言當做“預報”,那不過是巧合。
把謠言當做預言去質疑氣象部門、追問政府部門,顯然是擺錯了姿勢,除了激化情緒對抗,于防災救災并無實際意義。真正該追問的是,龍卷風雖然很難準確預測,但從氣象環境和概率上來看,江蘇尤其是鹽城等地區,是冰雹龍卷風出現較為頻繁的區域。那么,這些區域日常有沒有做好基本預案。
龍卷風危害甚烈,但如果多普及相關逃生救生知識,比如讓民眾知道遇上龍卷風,該往什么方位逃生較為安全;比如建議民眾或者政府組織在一定范圍內修建供緊急避難的地下室等,也許就能把龍卷風造成的傷亡降至最低。譬如地震,盡管無法準確預報,但可以通過房屋加固、多做救生演練等方式,盡可能地減少傷亡。
所以無論是政府還是民眾,面對難測的極端天氣,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于準確預測這一環節,而要在更基礎的預防和善后等層面努力。從數據來看,江蘇平均每年有20余次的龍卷風發生,經過這么多次災害的“演練”,不能每一次都拿“天災難測”做擋箭牌,不能每一次都倉促被動的應對,而不做出更多制度層面的部署和現實層面的防災演練。
除了預防體系的建立,政府在災害過后的諸多表現,也是值得追問的。現在中央層面都做出了相關指示批示,可見重視程度。但需要提醒的是,從過往的災害救援來看,信息的準確通暢至關重要,地方媒體和政府相關部門多通報災情,多傳達受災群眾的實際狀況和需要,而不要總把救災當做“大愛秀場”。過分宣揚“大愛”會消解“大災”的悲劇性,不會觸動應有的反思和教訓汲取,甚至會在輿論場造成“次生災害”,引發更多的反感和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