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7日
星期四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藍天白云夜有繁星”的日子多久才能回來?——“大氣十條”中期評估報告解析
時間:2016-07-06 11:01:23  來源:新華社  作者:榮啟涵 

   不知不覺,防霾口罩成了冬季必備,朋友圈多了一項曬“藍天白云”的新玩法。同呼吸,共命運,大氣污染治理關乎人人生存。

  2013年國務院發布重拳治污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又稱“大氣十條”),實施3年來效果如何?哪些措施能讓我們盡早看到“晴日藍天白云,夜晚繁星點點”?中國工程院5日發布“大氣十條”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報告,記者采訪了評估項目組專家,為你進行解析。

  冬季污染問題突出 夏季臭氧污染抬頭

  評估報告提出,細顆粒物PM2.5冬季污染問題突出,夏季臭氧污染問題顯現。我國以PM2.5和臭氧為代表的大氣復合污染具有獨特的復雜性。

  數據顯示,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67.4%的重度及以上污染發生在冬季,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是全國重污染天氣高發地區,占全國總天次的44.1%。

  “冬季地表溫度低,容易形成逆溫,不利于污染擴散。”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院士徐祥德從自然現象講起。目前來看,冬季采暖燃煤散燒仍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問題之一。清華大學地學中心教授張強表示,從國際趨勢來看,非電行業用煤均呈退出趨勢。應嚴控新增燃煤量,更大程度地實現對煤炭的替代。對于農村地區應因地制宜,選擇秸稈鍋爐、煤改電等方式,實行集中供熱減少生活用煤。

  與此同時,長三角、成渝和中西部地區夏季臭氧超標已經達到不容忽視程度。

  揮發性有機物是臭氧和PM2.5的重要前體物,目前排放控制較少。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士張遠航說,過去我國對氮氧化物關注多,對揮發性有機物、氨等關注較少,隨著臭氧污染挑戰顯現,其排放量的控制會成為下一步工作重點。

  項目組表示,以PM2.5和臭氧為代表的大氣復合污染防控,標志著我國大氣污染控制進入多污染物協同控制的新階段。

  8項常規減排措施,哪個更有效?

  3年來,為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本次評估逐一定量了8項常規減排措施對削減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的貢獻。

  其中,重點行業提標改造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次PM2.5減排貢獻最大,對3種污染物減排量的貢獻均在10%以上,對氮氧化物減排的貢獻甚至高達50%。重點行業中又以電力部門提標改造的減排效果最明顯,未來鋼鐵、水泥等非電行業將成為提標改造的重點。

  產業結構調整同樣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次PM2.5的減排有顯著效果。項目組專家表示,產業結構調整和能源革命是大氣污染物減排潛力最大的途徑。“大氣十條”以空氣質量目標來推動產業結構和能源轉型,成為我國經濟轉型政策強有力的推動力之一。

  另外,揚塵綜合治理是一種直接有效的PM2.5污染控制措施,能夠顯著降低一次PM2.5排放,并直接降低城市地區PM2.5濃度。

  機動車尾氣排放是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之一,2013年至2015年間,黃標車及老舊車輛淘汰與油品升級貢獻了全國氮氧化物減排量的9%。機動車對城市地區的污染物減排貢獻更為顯著,如北京市近3年的黃標車淘汰分別貢獻了氮氧化物和一次PM2.5減排量的71%和16%。未來柴油車和非道路柴油機的污染控制,應成為關注的工作重點。

  京津冀聯防聯控 突破大氣污染瓶頸問題

  “大氣十條”中明確提出: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每立方米左右。

  “近年來,京津冀地區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努力,空氣質量改善效果明顯。”評估組組長、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郝吉明院士說。

  對于如何實現2017年的既定目標,評估組給出了針對性的建議:一是突出抓好戰略重點,對北京、天津和河北唐山、保定、廊坊、滄州等城市多措并舉、合力攻堅;二是大力加強散煤治理,在農村大力推行“以電代煤”“以氣代煤”,全面完成10蒸噸以下燃煤小鍋爐淘汰任務;三是抓好重點行業綜合整治,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強化“高架源”監管,限期完成“散亂污”企業的清退工作;四是注重機動車監管,將重型柴油車和高排放車輛作為治理重點,推動黃標車、老舊車淘汰;五是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加快完成應急預案修訂工作,統一預警分級響應標準。

  突破瓶頸的另一個關鍵是切實構建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機制,盡快率先啟動《京津冀環境綜合整治重大工程》的大氣部分。例如嚴格控制北京周邊傳輸通道上的污染排放,嚴控周邊地區高架點源、在京津冀地區劃定“工業錯峰生產區”等。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說,近期發布的2016年至2017年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在很多方面已經開始實踐。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