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華: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除了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潘家華同時兼任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能源學會副會長、國家外交政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環境咨詢委員會和環境保護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常務副理事長、《城市與環境研究》主編等職。身兼數職的他,研究領域包括可持續發展經濟學、可持續城市化、世界經濟、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等。
多年來,秉持立場堅定、治學嚴謹、心系天下的學者態度,潘家華將生態文明理論與城市化進程研究緊密結合,在新型城鎮化建設、城市群協調發展、城市可持續治理、低碳城市指標體系構建、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等研究領域做出了深厚積累和重要貢獻。
梳理潘家華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做出的貢獻,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扎實推進城市化理論研究。充分利用自身環境經濟學與城市經濟學交叉學科背景的優勢,潘家華將環境研究與城市化研究緊密結合,豐富了國內城市化研究的內涵,開拓了嶄新的城市化研究領域,如城市低碳發展理論、城市可持續發展理論、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相關專著、理論文章在為我國城市化建設提供理論和方法支撐的同時,通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城市生態文明的科學內涵與實踐路徑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長三角城市密集區氣候變化適應性及管理對策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重大項目《關于京津冀協同治理霧霾問題調研》等研究項目,助力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實踐。
二、服務國家和地方城市化進程。(1)承擔國家部委城市化方向對策應用性研究課題,如《中國低碳城鎮化問題研究》、《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問題和制度機制研究》、《地球工程的綜合影響評價和國際治理研究》;(2)承擔國家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評估任務,向黨中央國務院上報城市化建設對策建議20余篇,多篇建議得到了李克強總理、張高麗副總理等國家領導的批示或被國家有關部門采用,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對策信息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若干項。(3)開展地方城市發展咨詢,支持地方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社會、生態、文化的發展。(4)組織編撰系列城市化發展報告,如《中國城市發展報告》(至今已出版8本)、《中國房地產發展報告》(至今已出版13本)、《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報告》(至今已出版6本)等。
三、廣泛開展城市化學術交流。在積極參加國內各種學術交流活動的同時,潘家華利用自己熟悉西方話語體系的優勢,注重開展國際學術交流,通過各種國際交流平臺,宣傳中國新型城鎮化偉大實踐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講中國城市化進程故事,傳播中國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智慧,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影響,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質、中國品格、中國智慧的獨特的話語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