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將已審議的《快遞條例(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草案突出以規范促行業發展,規定了簡化快遞布局設點手續、提供車輛通行停靠便利以降低物流成本等措施,明確了快遞服務規則和寄遞安全責任,并強調保護消費者和快遞從業者合法權益,對加盟經營、損失賠償、用戶信息安全保障等作了規范。 (央視)
作為規范和監督快遞業的專門性法律法規,《快遞條例》自一開始就備受各方關注。有理由期待,隨著該“草案”的公布、征求意見,以及不久之后最終版《快遞條例》的生效實行,困擾快遞業的種種頑疾將得到有效根治。
從現實來看,《快遞條例》的出臺可謂正當其時。眾所周知,近些年來快遞業經歷了一個爆發式擴張的過程,無論是從業企業、包裹總數、用戶規模等各項數據都實現了跨量級的快速增長。在這種大背景下,立法的滯后、專門性法律法規缺失的問題就越發凸顯。此前,針對快遞企業的管理,大多是依據《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快遞安全生產操作規范》等,但它們作為部門規章法律位階并不高,因而并不足以對快遞業構成有效約束。
制定并實施專門的《快遞條例》,一來是實現了相關法律位階的升格,增強了法律的強制力、約束力;再者,則是將原本零星分散在多個規章里的條款加以梳理、集納,客觀上有利于適用對象更好地依照執行。由最新公布的《快遞條例(草案)》可知,其幾乎囊括了快遞行業的方方面面。可以說,這一法規填上了快遞業健康發展的最后一塊拼圖。
對于《快遞條例(草案)》,全社會最關注的其實有兩點,也即消費者信息安全保護和寄件實名制。其實,所謂快遞實名制已經實行一年有余,不少民眾恰恰是擔心個人信息泄露而對實名制有所顧忌。但今后,一旦《快遞條例》正式施行,快遞企業將被要求定期銷毀快件運單,確保用戶信息安全。并且,如果快遞企業及其從業人員非法出售或泄露用戶信息,將被處以重罰。
從野蠻擴張到有序發展,快遞業的下半場,必然離不開《快遞條例》的引導和規范。《快遞條例(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提供了一個極為必要的吸納意見、達成共識的過程。在此基礎上,我們有理由期待,最終呈現出的法律文本,可以開啟快遞業有序、健康發展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