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順了“面子”“里子”的關系,并對“里子”的既有問題加以精準化治理,相信北京未來會在治理攻堅中更好地展現“首善”風貌。
人有“表里”,城市也是。對城市而言,若大街區是“面子”,那背街小巷就是“里子”;若地上建筑是“面子”,地下管網就是“里子”。只有“面子”而無“里子”,就是徒有其表。而要完善城市的“里子”,就該對癥施治,比如“城市蜘蛛網”——架空線。
據新京報報道,今年,北京市將對首都核心區范圍內64條道路兩側的架空線路進行入地改造,共計改造線路61.14公里,整體工作量將達“十二五”期間全部工作量的5倍。2018年底前,核心區架空線將全部入地。
架空線是城市的“皮膚病”,也是很多市民的“心患”,此前某些地方就曾出現“電線割喉”的悲劇。將架空線入地,不單是給市容“化妝”,更是“改頭換面”。本質上,這也是背街小巷整治的現實指向:不但要改善城市的“面子”,更要做好城市的“里子”,實現“面子”“里子”兼修。
好的城市治理,就需要正確的“面子里子觀”:“面子”固然重要,離不開“里子”的支撐,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撐起“面子”。一個城市,當然需要那些地標性建筑和繁華大街區、寬廣主干道,但影響城市宜居程度更重要的因素,是“里子”,像背街小巷的環境治理,排水、排污管道設計等,這些其實跟民眾的“獲得感”關聯更緊密,也能體現一個城市的文明培育程度和市民幸福指數。
北京作為首善之都,在城市治理中,已經掌握了“面子里子觀”的正確打開方式。正確的“面子里子觀”,是城市治理導向“精準化”的前提。
實現精準化治理,就是抓住了現代城市病的“痛點”,秉持“問題導向”。盡管北京市容環境已是中國城市的標桿,但也要看到,光鮮之下,私搭亂建、無序占道、架空線雜陳等亂象,在很多背街小巷依舊存在,背街小巷也成了城市病集中之處……
和很多世界都市相比,北京的機場、高鐵站以及諸多地標建筑、繁華地段,都已經沒有差距,甚至有些還比國外的強,但是,在城市的“里子”方面,背街小巷等方面的治理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北京會越來越發達、繁榮、富裕、文明,而這離不開精準化治理,需要在背街小巷等城市“里子”上提高治理水平。
現在,北京無論是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三年行動計劃,還是建立“街長”“巷長”制,還有街巷環境問題掛賬整治機制,都是旨在補齊短板的治理動作。
考慮到北京有很多特色街面和胡同,創建示范街面、精品胡同大可依托它們,這也需要城市治理更具針對性,更注重跟風貌協調、特色涵養保護的結合,讓古都風貌被整治擦亮而非誤傷。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方面的加速,也將使得“面子”更亮,“里子”更實。
精準化治理最終還是以便利民眾為旨歸。治理好城市的“里子”,不是為了給公眾生活造成不便,恰恰相反,是對接民眾需求。
像私搭亂建、私裝地鎖、垃圾圍城等問題擾民煩民,故整治動作也是跟民眾訴求對接,改善“里子”就是以民眾滿意度為評判尺度。
城市要“面子”更要“里子”,理順了“面子”“里子”的關系,并對“里子”的既有問題加以精準化治理,相信北京未來會在治理攻堅中更好地展現“首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