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國際組織為何調高中國經濟預期
時間:2017-08-14 10:02:16  來源:新京報  作者:盤和林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第三次上調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彭博社將三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分別提高了0.1個百分點;渣打銀行將中國年度經濟增速預期從6.6%上調至6.8%,并預計中國有望實現2010年以來首次加速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彭博社、渣打銀行等國際機構及銀行紛紛調高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背后,源于漂亮的“經濟期中考試”成績單——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38149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國民經濟運行呈現出明顯的穩中向好的趨勢,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增強。下半年,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積極變化還會繼續增加,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也會進一步鞏固和擴大。

    誠如諸多經濟學者所言,6.9%的增速在全球來看都是一個不俗的表現,但是我們還是要全面地看待,這個6.9%的增速也應該放在新常態這樣一個大前提下來認識。

    “穩”不是終極目標

    主流宏觀經濟學對一個國家經濟是否健康的最重要的判斷就是“穩”,宏觀經濟增長過快則為“過熱”,反之則為“滯漲”,兩者都不是合意的結果。世界上公認的宏觀經濟政策三個目標:就業、低通貨膨脹、中高速增長。這也是發達國家緊緊盯著的三大經濟目標。

    說到底,判斷宏觀經濟的“好”與“壞”,并不是一個冰冷的經濟數據,經濟增長的終極目標是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只要實現了民眾就業、低通貨膨脹、中高速增長,就等于穩住了經濟的基本面,穩住了民生不僅實現了宏觀經濟的穩定,也確保了社會發展的穩定。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其他很多經濟指標很重要,但缺乏用來評價宏觀經濟是否穩定缺乏代表性。

    從國家統計局上月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來看,我國就業增長、GDP增長、CPI等核心經濟數據十分搶眼。最值得一提的是,就業形勢持續向好。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35萬人,同比多增18萬人,完成了年度目標的66.8%。

    但是,“穩”并不是追求的最終目的,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向好變化的前提,實際上穩與進(變化)并不沖突。從辯證的角度來看,中國宏觀經濟的穩,一方面是求進的基礎與條件,另一方面也來源于“求進”,“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中國宏觀經濟發展的“求進”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以供給側改革求進,優化各種資源要素的配置,實現傳統經濟動能的提質增效;另一方面則是以創新驅動求進,以創新實現經濟增長的新舊轉換。

    不穩定因素仍存在

    “三去一降一補”、結構調整等供給側“求進”,是中國宏觀經濟的“向穩”與“向好”的“壓艙石”。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產需結構進一步優化。今年以來,服務業主導經濟增長的特征更加明顯,上半年服務業的增速快于二產增速1.3個百分點,服務業占經濟的比重達到54.1%,高于二產14個百分點。在需求方面,居民消費加快轉型升級,高技術產業投資快速增長,消費結構和需求結構也在調整優化。

    而技術進步,包括商業模式等社會科學的進步,則是一國經濟增長的源動力。新經濟增長理論認為,沒有技術進步,最終經濟增長將會停止。令人頗為安慰的是,今年以來,市場主體競相成長,前5個月全國新登記注冊的企業同比增長14.7%,日均新登記注冊企業1.56萬戶。新主體和新技術的發展有效地帶動了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的成長,經濟發展中的新動能不斷壯大。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上半年同比分別增長13.1%和11.5%,增速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6.2個和4.6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了12.2%和32.2%。

    不過,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國際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國內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因此,在下半年經濟工作中,我們仍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才能實現全年的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