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記者從德陽市住建局獲悉,《德陽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17—2020年)》(草案)(以下簡稱《規劃》)已完成編制。根據《規劃》,德陽將按照“成德同城、強化集聚、統籌分區”的思路,構建“一區兩片三軸”的市域城鎮空間結構,推動形成“四位一體”城鎮體系。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達355萬-360萬人,吸納21.5萬新增城鎮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5%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39%。
一區
城鎮密集區一體發展
《規劃》中的“一區”指的是德陽城鎮密集區。根據《規劃》,中心城區將是未來德陽綜合服務中心,廣漢為德陽南進對接成都的戰略地區,什邡作為德陽西擴的重要組團和成德融合的重要平臺,綿竹將是德陽向西擴展的重要城市組團和輻射川西北的門戶,羅江則是北部組團,是德陽向北優化發展的戰略地區,中江將作為東拓重要組團、向東對接成渝的城市組團。
為支撐城鎮密集區一體發展,德陽將以交通為引領,依托此前規劃的“五環多軸”區域交通骨架,強化市縣快速交通體系建設,通過市縣間交通走廊串聯重要城鎮,形成軸帶組團的生態田園型城市。按規劃,未來德陽中心城區與各縣城之間將至少有兩條快速路和一條軌道交通線路。
兩片
突出生態建設為核心
進一步強化生態建設,是此次規劃的一大著力點。
根據《規劃》,未來德陽還將打造“兩片”,即龍門山片區和東南部丘陵片區。
其中,龍門山片區將以維護生態安全為核心,加強對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保護,嚴格控制開發強度,在不損害生態系統功能的前提下適當發展高山旅游觀光、中低山旅游康養等生態旅游產業。同時,還將建設龍門山前旅游公路,發展沿龍門山的旅游觀光帶,將鎣華鎮、冰川鎮、紅白鎮、土門鎮、遵道鎮、漢旺鎮等打造成為旅游型特色小城鎮。
東南部丘陵片區將著重完善重點鎮公共服務能力。比如,將推進倉山鎮建設中江縣域南部副中心城市,把龍臺鎮打造成公共服務型重點鎮等。同時,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以水土流失防治為重點推進環境保護,積極發展生態消費經濟,推動生態養老產業發展。
三軸
成德同城軸線串聯
按照加快推進成德同城化的總體要求,德陽將依托高鐵、城際鐵路、高速和快速路構成的復合交通走廊,進一步強化銜接成德交通體系,沿交通軸線進行城鎮布局,引導人口和要素向“成-德-綿”“成-什-綿”“成-中-南”三條成德軸線集聚。
其中,依托成綿樂城際高鐵、成綿高速、天府大道北延線、成德大道等,德陽將串聯廣漢城區、廣漢小漢鎮、德陽中心城區、旌陽區黃許鎮和羅江城區等城鎮,形成“成-德-綿”發展軸,并定位為成德同城發展的主軸。而沿該軸線,未來德陽將以德陽市中心城區、廣漢城區、羅江城區、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德陽綜合保稅區、中歐班列德陽現代物流港等為重點,推動現代服務業和工業加快轉型升級,形成連接成綿的高端產業發展集中軸、高品質服務核心軸和生態文化特色軸。
依托成什綿高速公路、105省道,串聯什邡城區、綿竹城區、馬祖鎮、新市鎮和孝泉鎮等城鎮,形成“成-什-綿”發展軸,并以什邡城區、綿竹城區、四川什邡經濟開發區、四川綿竹經濟開發區等為重點,積極承接成都航空航天、現代化工、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形成連接彭州和綿陽的成德綿城鎮發展西軸。
“成-中-南”發展軸,則依托成德南高速公路和101省道,串聯中江縣輯慶鎮、中江城區等,并以成德工業園和中江縣城區為重點,積極承接成都電子信息、機械、汽車零部件制造等產業發展,形成南聯成都、北通綿陽的成德綿城鎮發展東軸,帶動丘陵地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