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海南省委七屆二次全體會議9月22日通過《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決定》。《決定》指出,加強村鎮規劃和宅基地管理,弘揚特色鄉土田園文化,農村新建住房高度不得超過椰子樹。中共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對此解釋說,“不高過椰子樹”是一種形象表述,在工作方案中可以明確具體高度,一般不超過三層、高度不超過12米。(9月24日《海南日報》)
海南省的“鄉村建設”新規引起了諸多媒體關注,不僅是紙媒紛紛轉載,商業網站也放到了重要位置。一個地方的“鄉村建設”規定,何以引起輿論聚焦?亮點就在“新建住房不高于椰樹”這句話。
最近這幾年,隨著城鄉一體建設力度的加大和新農村建設的闊步,農村變得越來越好看,越來越現代了。可如今的新農村仔細想來,卻存在些不對頭的的地方,即建筑看起來“越來越不像農村”了。并非說環境美了、沒有垃圾了,而是說“夢里的村莊”見不到了。荷葉田田消失了,蜿蜒道路沒有了,雞鴨嬉戲看不到了。昔日的農家小院也逐漸被高樓大廈所取代。農村人終于過上了“和城里人一樣的日子”,卻在驀然回首中發現,鄉村“已經不像鄉村”了。
一位著名的作家在一部鄉村題材小說的序里悲傷的寫到: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寫鄉村小說了,因為村莊在消失,再也找不到昔日的鄉村。
村莊的形態是一種歷史的沿襲,這種“一家一戶”的居住形式具有鄉村地區存在的合理性,而且也有著特殊的文化韻味,更是珍貴獨特的傳統文化。我們如何做到在大力發展農村的時候盡量保存鄉村與自然結合在一起的那種獨特味道,而并非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是我們的重要課題。
海南省的“新建住房不高于椰樹”,其實就是對新農村建設態勢的一種糾偏,最大程度讓農村建筑融入椰林山水,最大程度保留鄉村的特色。“新建住房不高過椰樹”留住的是鄉愁文化。
鄉村就應該和城市“看上去就不一樣”,這是鄉愁,也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