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領域進展成就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今年我國經濟實現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沒有問題,經濟穩中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
11日晚,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城市化委員會專家顧問曹遠征做客央評,解讀中國經濟結構的新變化。
消費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表示:這個表態是預期之中,今年中國經濟基本穩定,前幾個季度增長都在6.7%以上,我們中銀國際預測今年的經濟增速是6.7%。
這反映了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過去中國是投資驅動經濟,現在是消費拉動經濟,消費在今年的貢獻,上半年占63%,消費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亮點,消費增長變成拉動經濟的火車頭,這跟過去這么多年的改革高度相關,十二五計劃中間,有個說法叫兩個提高兩個同步,第一,提高工資收入在整個投資分配中的比重,要求跟勞動生產率提高相同步。第二,提高居民收入在整個國民收入的比重,要求與GDP相同步。
農民收入增長成為消費增長
最重要的一個支撐力
這么多年來,如果中國居民收入與GDP相同步,那就意味著它在十年的收入翻番的,那么消費就有持續增長的動力,尤其農民收入增長,是快于GDP增長的,從2009年到現在,每年大約在10%以上的增長,意味著中國9億農民的收入,現在已經翻番了。我們注意一個很特別的現象,現在都說產能過剩,但是電視機不過剩,冰箱不過剩,洗衣機不過剩,汽車不過剩,手機不過剩,賣哪兒去,賣農村去了。在去年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一個部門,是家具行業,到這邊房子都不太好賣了,那么家具行業增長如此之快,買哪兒去,賣農村去了,農民收入增長成為消費增長最重要一個支撐力,那么這是中國有了持續增長的可能性。
消費結構升級,不僅僅是物質產品的消費,最重要的是服務的消費,拉動經濟的增長,像教育、醫療,包括旅游,互聯網金融,這都變成快速增長的行業了。
經濟增長新動能正在顯現
中歐班列,它反映了背后兩個事實,第一,世界經濟在復蘇,預示對中國的產品需求在增長,中國的出口在增長,今年上半年的出口,是成了一個正增長狀態,一改過去兩年一個負增長的狀態。第二,是“一帶一路”的政策在落實,于是我發現“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貿易是在擴大,中國在這地方的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這就也促使中歐班列開行增多,也是反映了“一帶一路”的政策在深入人心,它正在變成現實的一個生產力。
有了新動能就有了新結構,盡管新的產業占的比重還不是很高,15%左右,但是增長速度非常之快。比如說機器人行業,你知道過去幾年全球銷售的機器人三分之一在中國市場,生產性機器人,在今年上半年機器人增長是90%在中國,那么這意味著中國的產業正在升級,即使傳統制造業,也變成是由機器代替勞動的新的制造業,那么這是中國制造向中高端邁進的好消息,新技術、新業態和新的機構出現,使中國經濟增長有持續向好的態勢。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表示,不僅實體經濟,在金融領域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比如綠色金融是中國倡導的,綠色金融現在是中國第一個發行綠色債券,所以綠色在中國身體力行的實踐,正在引領全球的潮流。
另外機器會不會取代勞動者,這可能是風險點,其實這個風險點是可以化解的,比如機器它取代的是簡單勞動,那么如果我們加上教育是人力資本在提升,那么就會是勞動參與率會提高,而不會說是機器完全取代勞動,這說明教育培訓也變成真正的產業,納入到經濟的實際活動之中,而不再游離在經濟以外,人力資本提升,這是新經濟最核心的一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