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環境和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城市配套設施和公共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文化旅游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欣欣向榮,小城鎮建設和美麗鄉村創建如火如荼,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節節攀升……這是畢節市近年來按照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要求,緊緊圍繞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0%以上的目標,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穩步推進全市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成效的具體體現。
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城鎮道路交通、管網建設、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生態園林建設等各類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130億余元。2017年上半年,全市開工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等城市建設重點項目300余個。
新型城鎮化建設正按照“發展的高度、服務的厚度、文化的溫度、平臺的廣度、產業的興度、統籌的力度”的理念在試驗區土地上加速發展。
一
“污水處理廠施工期間采用減噪處理和防震措施,把對附近居民的影響降到最低,充分遵循‘以人為本’。在技術層面,采用‘二級處理+A2/O+MBR’工藝,預計到2020年,處理規模達每天5000立方米,出水水質將優于城鎮污水一級A標準,部分主控指標可達到地表水IV類,可滿足再生水循環用于景觀水的水質要求。”七星關區大新橋污水處理廠項目技術負責人歐陽林園說,該污水處理廠建成后,將解決大新橋片區北側居民區、小河旅游區周邊村莊的生活污水及養殖廢水的排放問題。
這是我市“19456”工程項目的其中一個子項目:倒天河兩岸環境整治工程。項目主要包含1個倒天河、9條景觀大道、4個高速公路站房、5個門戶窗口、6個片區的環境整治工程。
作為推動“五城同創”工作,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鍵環節,“19456”工程把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質,轉變城鎮發展模式,努力為廣大人民群眾創建優美、舒適、健康的人居環境作為主要目標。截至目前,納入“19456”工程統計的子項目共154個,完成率97%。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大城市路網、供水、電力、通信、公共交通、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科研等各類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度的同時,我市下發《關于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提高城鎮人口比重的實施意見》,著力深化戶籍制度、土地綜合利用、金融、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領域的制度改革,積極探索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新體制、新機制,為新型城鎮化的健康快速推進提供制度保障。
二
臨近黃昏,金海湖新區奧體文化中心和旅游接待中心項目建設現場的大型吊車、挖掘機不停地工作,施工人員有序穿梭于各個場地,“擼起袖子加油干,邁開步子加快趕”的施工標語豪邁而有力。而在金海湖濕地公園內,來自畢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護理專業的一群學生相約從金海湖一路騎著自行車觀光,環濕地公園一日游,感受山水園林城市的魅力。
這是新區在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雙輪驅動”引領下,圍繞滿足畢節未來行政辦公、商貿物流、教育醫療、居住娛樂、康老養生、高端產業集聚等綜合服務職能的需求,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標準建設、高效率推進的要求,
以建設產城融合示范新區為著力點,堅持以路網建設為突破口,以職教城建設為主戰場,以安置房建設為大保障,全面推進城市化建設進程。
目前,新區以梨樹、謝葉山、幺塘安置點為代表的安置房建設順利推進,已完成50余萬平方米的建設任務。
近年來,畢節把發展產業作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首要任務,不斷培育和壯大優勢特色產業,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實現以城聚產、以產興城、產城聯動、融合發展。而金海湖新區正是畢節大力實施工業強市、城鎮化帶動戰略的一個縮影。
此外,畢節還通過大力開展“千企萬人”就業工程、農民工返鄉創業、農業轉移人口示范點建設等工作,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千方百計擴大就業,2017年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口33475人。
三
素有“柳岸水鄉”之稱的黔西縣洪水鎮解放村,一條逢水河在村內蜿蜒流淌6公里。河水清澈見底,河岸垂柳依依,古柳樹完好無損,加之一壩良田好土,田園風光盡收眼底。因一年四季有不同的美景,被人們稱為天然的“十里畫廊”。
依托美麗鄉村創建,解放村柳岸水鄉度假山莊和15家農家樂,接待省內外游客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干農家活、看農家景、享農家樂,生意紅紅火火。
村民蘇國權以前常年在外做泥水工,工錢從最初的每天3元漲到25元,收入雖然在不斷上漲,日子卻依然過得緊巴巴。幾年前,村里依托綠水青山打造“金山銀山”,發展鄉村旅游,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蘇國權把自家房子的一部分騰出來開農家樂。
這一試,使蘇國權一家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收入從過去的入不敷出到現在每年有幾十萬的純收入,農家樂從100平方米擴建到1000平方米,還修建了游泳池,著實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家鄉環境好、政策好,誰也不愿出遠門了,和我一起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回家了。”蘇國權自豪地說。
解放村只是我市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為避免千城一律,按照“山水城市、綠色小鎮、美麗鄉村、和諧社區”的要求,以特色示范小城鎮創建為抓手,推進縣城提質發展,重點抓好58個省市縣(區)級示范小城鎮建設,促進小城鎮擴容提質,做優做靚美麗鄉村的一個典范。
放眼全市,大方縣2013年以來,共整合各部門資金25億元,實施小城鎮項目120個;金沙縣于2016年8月,成為全省第一批整縣推進小城鎮建設發展試點縣;納雍縣22個鄉鎮拓展了新區,成為全市第一個全面鋪開特色小城鎮建設的縣;威寧自治縣有省級示范小城鎮3個,市級示范小城鎮5個,特色小城鎮8個……
下一步,我市將以黔西、金沙、織金、納雍、威寧、赫章、百里杜鵑為支點城市,優化產業和空間布局,通過大力實施小城市群(縣城)建設,拓展城市空間,帶動產業與人口集聚,建設多元化、山水特色鮮明城市。堅持舊城改造與新區開發并重,加快縣城提質擴容步伐,完善城市新區功能,不斷增強城市承載力,提升縣域城鎮化水平。
據介紹,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了鄉級行政區劃調整,鎮(街道)比率從32%上升到60%。到2020年,全市各縣域城鎮人口總數將新增49.5萬人(除畢節市中心城區外),中心城市城鎮人口將新增13.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