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企業多支持少干預”,堪稱政企關系辯證法。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和吸引力,哪里的基礎設施完善、服務質量過硬、投資環境優良,資本就會源源不斷向哪里聚集和流動。富士康第10.5代顯示器、思科智慧城等大項目為何青睞廣州?營商環境居功至偉。百尺竿頭,讓廣州的引資引技引智工作呈現“落地一個、壯大一群,引進一家、帶來一串”的雁群效應,就必須在營商環境上一點一滴深挖潛、一分一厘增效益。
不該干預時亂插手,該扶一把時不伸手,領導干部對企業干預多而支持少,是企業發展的掣肘因素之一。對企業干預過多,有可能是管理越位,如用計劃經濟管理模式介入企業經營的微觀過程;也有可能是作風不正,如對企業的評比達標檢查過多過濫,借機向企業“吃拿卡要”等;更有可能是以權謀私,如干預重大項目投資、建設工程項目發包、土地使用權出讓、國有企業重組改制、中介機構服務等。樹欲靜而風不止,不論干預出于何種情況,對企業來說都不是什么好事。
少干預,就是要縮回伸得過長的手,堅決糾正亂作為的不正之風。堅持問題導向,正風肅紀,對不必要的評比達標檢查堅決取締,可以不收的費堅決不收,對有腐敗嫌疑的干預行為堅決說不;堅持問題導向,要深入企業,靜悄悄開展調研,了解企業所煩所盼,以企業最大公約數促使干部作風轉變。
少干預,不等于不作為,該出手時還是要出手,對企業多支持。與企業打交道,要擺正自己位置,不要把自己當成官老爺,高高在上;為企業服務,身段要低、態度要好、作風要正,不要怕麻煩,不能干一點活就叫苦喊累,把厭煩寫在臉上;為企業辦事,別把自己當成“二傳手”,大事小事都往外推;支持企業發展,要“公”字當頭,不要有私心雜念,暗中謀求企業回報。
不要亂作為,又要有作為。多支持少干預,是政企關系辯證法。為此,必須做到:凡是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政策必須落實、凡是有損于企業利益的行為必須追責,確保企業在廣州“引得來、留得住、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