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灣區
“大灣區建設”正變成年度熱詞,并被寄望于成為未來的“增長極”和“發動機”。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等大灣區珠玉在前,灣區已成為全球經濟最繁榮、技術變革最領先的區域,正在重新塑造全球經濟新格局。
中國大陸海岸線約1.8萬公里,自北向南主要灣區有:渤海灣、膠州灣、杭州灣、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等。2017年則被譽為“中國大灣區建設元年”, 灣區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由此衍生出的經濟效應,稱之為“灣區經濟”。灣區經濟被學界認為是區域經濟協同治理的新方式。
據統計,目前全國各地逐鹿大灣區建設的城市群達19個之多。大灣區建設,能否繼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之后,上升為新一輪國家戰略?
所謂“大灣區”,本質上就是一種城市群。“大灣區”的發展歷程,就是城市群的發展歷程;“大灣區”的崛起,就是大都市區的崛起。2017年3月,全國兩會上,“粵港澳大灣區”首次出現在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港珠澳大橋今年底通車使香港、澳門和珠三角城市群的聯系更加緊密。
在長三角,發起于浙江的杭州灣建設,得到了上海的積極響應。浙江省政府11月底對外推介總投資1.5萬元人民幣杭州灣重大建設項目,并宣布杭州灣區建設行動綱要年底出臺。杭州灣跨海大橋以及高鐵使長三角城市群的聯系更為緊密,考慮到區域均衡,杭州灣大灣區也被稱作“滬杭甬大灣區”,并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升級版,有望超越東京灣的經濟體量,躋身世界前三。
同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這預示著北部灣地區將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板塊,其規劃范圍包括廣西、廣東、海南三省區。一個以廣西北海、廣東湛江、海南海口等城市為支撐的大西南藍色海灣城市群,將承接“一帶一路”東風,輻射東南亞,在我國與東盟開放合作的大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而在環渤海地區,高鐵正在串起三大城市群,環渤海大灣區有望成為亮眼的新星。目前,這一地區有遼寧中南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未來環渤海高鐵建成后,沿線城市時空距離將拉近,屆時城市群之間可能會進一步整合。環渤海高鐵建成后,天津到青島不到2個小時就可直達,比目前時間縮短一半以上。大連到煙臺海底高鐵建成后,兩地之間只需要半小時左右就可直達,城市群之間經濟互動將更頻繁。
在提出“中三角”(湖北、湖南、江西)追趕長三角、珠三角之后,武漢又提出漢江灣,在內陸沿江城市中率先開展灣區建設。長江新城的建設與1+8城市圈的聯動,使漢江大灣區成為中國大灣區建設的新生力量……
據統計,目前全國各地逐鹿大灣區建設的大小城市群達19個之多。城市群的統籌規劃,打破了我國行政區域規劃限制,將資源進行重新的整合和再分配。大灣區建設,被認為是中國對標國際城市群、順應灣區發展的規律、結合自身國情而施行的可持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