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德鈞:原建設部總工程師、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任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一步一步走過來,已經整整十年,我們對城市化的認識一步步加深,《城市化典型案例》一書中精選的案例,是委員會研究工作中幾個很重要的點,也是觀察中國城市化整個歷程的一個窗口。
一個人進了城,并不意味著城市化。我們提出了“半城市化”的問題,這個現象并不是我們這些人坐在屋里研究出來的,是在現實研究過程當中我們碰到大量的這類問題——人進了城但是沒有城市化。所以我們在研究之初,就把這個問題很突出地提了出來。
同時,城市化委員會幾次在農民工問題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我們表彰了一些優秀的農民工典型,同時呼吁要重視農民工這個現象。我們有的專家還說從現在開始我們就不要叫農民工,讓農民工變城市人。我們的城市化應該是人的城市化,如果只有土地城市化了,人卻沒有城市化,那只是“半城市化”狀態,這肯定不行,所以呼吁、研究農民工問題,是城市化委員會第一個很重要的點。
我感受很深的第二個很重要的點,就是城市化委員會主要成員來自于建設口,我們印象最深的是城市建筑、城市規劃。但有一次發改委的專家講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他說你可不要把城市化就局限為城市建設了。同時,城市化委員會重慶市的會員單位,就在城市化的社會文化建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們用行動告訴大家:城市化不僅僅是一個城市建設問題,還是一個社會文化建設過程。
城市化是人的活動,人是城市化的重要主體,人的城市化要靠人民來推動,這一點給我感覺很深。
第三點是一個老課題,我們搞城市化,不僅僅是城市建設,不僅僅是蓋房子,一定要以產業為先導,所以我們的案例當中有產城融合問題。記得我們到河北廊坊去了幾次,研究、宣傳這個問題。
此外,還有三農問題。城市化委員會在釣魚臺國賓館召開的一次論壇上,鄒德慈老院士專門講三農問題,他說說如果中國的三農問題解決不好,城市化問題就解決不好。所以,隨后城市化委員會關注到德州通過兩區同建(農民居住社區建設和產業園區建設)推進城鎮化的有益探索,總結了德州的經驗。
這本書積累了我們這十來年對城市化本身的認識,也體現了我們這些年在推進中國城市化發展的過程當中走過的歷程,同時是我們中國城市化的重要經驗的總結。雖然不是很全面,但它是很重要的經驗總結。案例是實踐的總結,認識的總結,所以應該把它發表出去,讓更多的人認識。
中國城市化走到今天,今后的路還很長,發展的不平衡問題,中部、西部的問題還很多,農村的問題有些已經提出來了,有些問題還有待解決。《城市化典型案例》一書把各地的經驗總結出來,供大家參考吸收一些好的東西,對于推動城市化工作是很有效的。
還有一條非常重要的經驗,它不是哪一個案例能夠概括的,我們在推進中國城市化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四股力量緊緊地捆在一起。要從當地的實際出發,四種力量很好地協調發力,共同推動城市化進程。
第一是地方政府。城市化不是一個具體的工業項目,不是一個城市建設,它是涉及到經濟發展、社會發展、文化建設等等方方面面非常綜合的問題,它必須在我們中國國情的情況下地方政府牽頭,大家來參與。
第二是大量的專家學者一定要發揮好作用。因為這些人是社會思想領域的精英,他們認識問題、看問題的眼光開闊綜合,能更好地有助于我們城市化,特別是一個地區具體怎么城市化的問題,專家學者是非常有幫助的。
第三個是企業家。企業家是經濟工作最重要的動力,沒有企業家經濟就很難向前發展,所以企業家也是城市化發展過程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第四個是民眾。一個地方的城市化究竟怎么做、解決什么問題、怎么解決,沒有民眾的參與,城市化萬萬是不可靠的,或者不是很踏實的,不能真正解決民生問題。無論是參與也好,還是享受城市化的改革成果也好,都離不開從人民的利益出發,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來推動。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成“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踐行十九大精神,我們要在這個方面下功夫。從我們城市化的角度來看,的確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東部城市發展、城市和鄉村發展的聯動,肯定比中部、西部發展的好、要快。我們最近在廣西貴港調研,還去了靠近越南的東興市,這些不是很發達或欠發展的地方,在當前這種資源條件下怎么樣把這個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往前推進呢?這些地方的城市化到底怎么做法呢?我們也做了一些調研,現在地方政府也很積極很配合。
城市化典型案例的研究工作,我們現在還在推進之中,工作本身的延續性決定了我們和中央的精神必須一致起來,必須從實際出發。最近我們在關注四川等后發地區怎么推進城市化工作,未來大家將不斷看到我們總結新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