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6日
星期三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國辦發文欲破鄉村學校之困
時間:2018-05-22 11:30:40  來源:新京報  作者:王俊 

  意見指出,到2020年,基本補齊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短板

  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一紙意見,實施了十余年的“撤校并點”政策被叫停,這是國家層面對農村曾出現的“盲目并校”的政策回應。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有鄉村小規模學校(指不足100人的村小學和教學點)10.7萬所,占農村小學和教學點總數的44.4%;在校生384.7萬人,占農村小學生總數的5.8%。農村小學寄宿生934.6萬人,占農村小學生總數的14.1%。

  作為中國教育的神經末梢,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統稱兩類學校)依舊面臨眾多現實問題:如何平衡撤并?如何彌補師資?如何保障學生身心?

  近日,國辦印發《關于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補齊兩類學校短板,進一步振興鄉村教育,兩類學校布局更加合理,辦學條件達到本省份確定的基本辦學標準,經費投入與使用制度更加健全,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城鄉師資配置基本均衡。

  專家認為,面對鄉村小規模學校“蕭條”“貧弱”狀況和鄉鎮寄宿制學生“心理”“欺凌”等問題,《意見》的出臺是及時雨、雪中炭。

  十年農村小學數量減少一半

  近幾十年來,伴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農村學校呈現空心化特征。

  “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學校有100多人,兩名教師,2000年左右老教師退休,新來的老師留不住,更換頻繁,學生逐步流失,2010年左右,學生大概只有20名。”近日,河南省新安縣鐵門鎮陳村小學老君洞教學點校長邱新學告訴記者。

  2001年,《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出臺,該文件第十三條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調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表示要“按照小學就近入學、初中相對集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原則,合理規劃和調整學校布局。”

  這項政策在農村最明顯的表現為小學數量的減少。2000年,我國農村小學數為440284所,而到2010年則只有210894所。十年時間,農村小學數量減少了52.1%。

  2010年,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的《農村教育布局調整十年評價報告》顯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國農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學、30個教學點、3所初中,幾乎每過一小時,就要消失4所農村學校。”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表示,大規模的“學校進城”后,農村學校日益荒蕪凋敝,農村教育出現了“城擠、鄉弱、村空”的危局,過度的學校撤并導致學生上學遠、上學貴、上學難。

  2012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意見》,提出“堅決制止盲目撤并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在完成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專項規劃備案之前,暫停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撤并”。實施了十余年的“撤校并點”政策被叫停。

  國辦近日印發《關于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向解決中國教育的神經末梢問題發力。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解釋,文件把握了一個原則,就是學校的布局既要有利于為農村學生提供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又要符合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把又近又好這兩者結合好,既要防止過度撤并造成學生的過度集中,同時也要避免產生新的“空心校”。

  撤并鄉村學校要“妥善慎重”

  如何決定農村學校撤還是并?《意見》指出,要統籌鄉村小規模學校、鄉鎮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完全小學布局,修訂完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專項規劃,按程序公開征求意見,并按程序報省級人民政府備案。在人口較為集中、生源有保障的村單獨或與相鄰村聯合設置完全小學;地處偏遠、生源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設置低年級學段的小規模學校,在鄉鎮設置寄宿制中心學校,滿足本地學生寄宿學習需求。

  呂玉剛進一步解釋,“學校的撤并,要按照‘科學評估、應有必留、先建后撤、積極穩妥’的原則從嚴掌握,學校的撤并原則上只針對生源極少的小規模學校,并且應該有適當的過渡期,不是說今年人少了今年就撤了,要看看后兩年,必須要有一個過渡期,考慮人口變化的情況,妥善慎重決策,視生源情況做必要的調整。”

  今年4月,河南省新安縣青要山鎮從曹村鄉撤鄉建鎮,該鎮地處深山區,地廣人稀,人口居住分散。青要山鎮中心小學距縣城30公里,彎彎曲曲的盤山路驅車走了近一個小時。

  據該鎮鎮長介紹,之前每個行政村都有教學點,隨著生源減少,一些教學點只剩十幾個學生,且年級分散,教學“下不著勁兒”。

  青要山鎮中心小學對15個教學點進行了整合,形成了中心小學這所半寄宿學校。2016年,籌資25萬元,對校舍、操場等進行整修,周邊100余名學生入住。“剛過來的孩子,晚上睡不著,我們就把家長接過來,住一個星期。”鎮長告訴記者,“孩子每個月生活費140-150元,鄉里給住宿孩子補貼160元左右,來這住宿,基本花不到自己的錢。”

  “一開始家長不理解,覺得不方便。后來家長來學校看,覺得生活條件、教學質量都比之前村里的要好,就愿意讓孩子過來了。”元山村村支書郭寶忠說,元山村離中心學校13公里,仍保留著1-3年級的教學點,有30多個學生。

  “中心校+教學點”是河南新安縣采取的模式之一,鐵門鎮陳村小學老君洞教學點是其中一個例子。“2014年之前,在縣政府規劃的時候本想撤掉,但老君洞村地處偏遠,孩子上學不方便,群眾保留呼聲高。縣政府投入300萬,對學校重新規劃,2015年新校舍投入使用。”校長邱新學說。

  不斷加碼的鄉村教師待遇

  師資不足一直是農村學校面臨的棘手問題,此次國辦印發的《意見》中,再次強調教師待遇問題。“切實保障縣域內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文件特別強調要從當地公務員的實際收入水平出發,不能光算工資那一部分,要把全部的收入都納入測算。”呂玉剛說。

  1992年出生的李娜,家住洛陽,從信陽師范學院畢業后,考取了河南的特崗教師,來到青要山鎮中心小學當了一名老師。“按規定,特崗教師三年后才能轉正,轉正后還有兩年服務期,之后才允許調動。”李娜說,對我來講是一個鍛煉機會。

  新安縣產業集聚區實驗學校的許晨,也是一名90后特崗教師。許晨告訴記者,給我們鄉村教師的補貼有4種,所有加起來大概一個月能拿到3200元左右,還不錯。

  據河南省教育廳廳長毛杰介紹,河南省從2009年實施“特崗計劃”至今,累計投入專項經費64.3億元,招聘10.5萬名特崗教師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

  鄉村教師作為鄉村教育的關鍵因素,國家層面的支持力度也不斷加碼。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從鄉村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補充渠道、生活待遇、編制標準、職稱評聘、交流輪崗、能力素質、榮譽制度八個方面打出一套“組合拳”。

  建立留守兒童信息臺賬

  留守兒童在中國鄉村大量存在。據教育部統計,2014年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數量達2075.42萬。

  河南省新安縣云頂村的孟紫涵,今年讀四年級,就讀于鐵門鎮高溝小學。孟紫涵爸爸在外打工,媽媽周一把孟紫涵送到學校,周五把他接回家。

  “孟紫涵屬于單留守,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顧。家里老人身體好的,父母基本都會外出打工。”高溝小學老師孟玲說。

  河南新安縣的多所學校專門配心理咨詢師,不少學校建立留守兒童之家。

  高溝小學的留守兒童之家,是一間大教室,學生可以在里面讀書、做作業,有專門的生活老師指導管理。留守兒童之家將孩子們學習的活動課表、親情電話記錄、活動開展記錄進行文件歸檔。

  “留守的孩子多少跟別的孩子不一樣,用我們當地的話說是‘可木事’,就是沒膽量。畢竟父母不在家跟別的孩子不一樣,我們就單個問問他們情況,保護他們自尊,給他們多點關心。”孟玲說。

  此次《意見》明確,進一步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關愛體系,建立翔實完備、動態管理的留守兒童信息臺賬,健全優先保障、精準幫扶等制度,切實加強對留守兒童受教育全過程的管理,優先滿足他們的寄宿需求,配齊照料留守兒童生活的必要服務人員,使鄉鎮寄宿制學校真正成為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陣地。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