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等多家機構共同編寫的《把脈中國低碳城市發展——策略與方法》昨天發布,報告對中國低碳城市發展提出了對策。目前,國內有100多個城市提出要建設低碳城市,“低碳”正在成為城市發展的新關鍵詞。
據統計,城市的能源消費占全球70%以上,碳排放占75%以上。就中國而言,2008年城市化率已達46.6%。近年來,每年有超過1500萬人從農村轉移到城市。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城市化率會提高到75%以上,但仍有超過4億人需要進入城市。而城市居住者的平均能源消耗要比農民高2.5-3倍。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建設低碳城市正在成為新“風尚”。據中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莊貴陽介紹,我國的低碳城市建設從2008年正式起步,目前有100多個城市提出要建低碳城市,上海采取了局部嘗試的方式,以世博園建設為契機,從選址、規劃到設計、建設運營全過程貫徹低碳理念。
中國城市碳排放中,工業排放往往占據了大頭,建筑和交通雖然總比例不是很高,但增長迅猛。比如在建筑領域,我國每年新建建筑面積達20億平方米,約占全世界每年新建建筑的一半,消耗了全世界水泥和鋼材的40%。建筑的終端使用能耗占全國能耗的比例約為27.5%,并會逐年上升到40%左右。為此,報告指出,低碳城市的主要實現途徑是推廣可再生能源應用、提高能效和控制能源需求,低碳城市發展的重點領域是建筑和交通。
值得普通人關注的是,報告提出,低碳行為要考慮一件物品或消費的全生命周期。以電腦為例,很多人會考慮如何減少電腦開機時間,調暗顯示器背景亮度,甚至建議主要網絡媒體的背景變成暗點的色調等,以減少電腦耗電,減少碳排放。但我們也須看到,電腦的碳排放有25%來自生產過程。在滿足需求的情況下,降低電腦硬件的升級換代速度也是一個很有效的低碳行為。又如,在關注房屋耗能的同時,也需要避免盲目大拆大建,盲目縮短建筑使用壽命,因為拆和建都會耗用大量的能源。
[名詞解釋]
何謂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是指以低碳經濟為發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為理念和行為特征、政府公務管理層以低碳社會為建設標本和藍圖的城市。低碳城市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