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一方面要繼續推動城鎮化建設。另一方面,鄉村振興也需要有生力軍。要讓精英人才到鄉村的舞臺上大施拳腳,讓農民企業家在農村壯大發展。城鎮化、逆城鎮化兩個方面都要致力推動。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這是總書記就推進落實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做出的新的戰略設計。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下團組,與代表委員共商國是。記者梳理發現,習近平多次提到鄉村振興,提到“三農”問題,關于鄉村振興戰略有很多新提法新要求。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五年,城鎮化率從52.6%提高到58.5%,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在中國城鎮化大潮中,習總書記關于逆城鎮化的說法引發關注。
把脫貧攻堅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
實現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習近平總書記3月5日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把脫貧攻堅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推動鄉村牧區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把廣大農牧民的生活家園全面建設好。”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3月8日,習近平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全力以赴消除農村貧困,推動鄉村生活富裕。
“城鎮化”和“逆城鎮化”兩個方面都要推動
3月7日,習近平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一方面要繼續推動城鎮化建設。一方面鄉村振興也需要有生力軍。要讓精英人才到鄉村的舞臺上大施拳腳,讓農民企業家在農村壯大發展。城鎮化、逆城鎮化兩個方面都要致力推動。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而農業有奔頭,才能吸引到人才。3月8日,習近平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他說,鄉村振興,一方面要發揮好本土人才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夯實基層黨組織基礎,通過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農村工作隊等形式筑牢基層黨組織。他還強調,將來還要引進職業農民,讓大學生甚至是海歸人才主動回鄉務農。
稱贊進城務工人員的奮斗人生是“梅花香自苦寒來”
現在很多農民都進城打工,關于城鎮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總書記想得很深入。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米雪梅代表作為廣東數千萬外來工的一員,在發言中講述了她到廣東務工創業20多年的酸甜苦辣。習近平總書記稱贊道:你的經歷就像你的名字,“梅花香自苦寒來”。
他指出,我們現在推動城鎮化建設,千方百計讓進城務工人員能夠在城市穩定地工作生活,米雪梅發言中講到的外來工子女教育問題帶有普遍性。我們現在推動城鎮化建設,千方百計讓進城務工人員能夠在城市穩定地工作生活,孩子能進城的隨著進城,解決留守問題。同時,也要讓留在農村的老年人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找到歸宿。
總書記指出,家庭人倫等值得珍惜的東西,在城鎮化過程中,在農民進城的大遷徙中受到了沖擊。這個沖擊不可避免,但在這個過程中不能泯滅良知人性。我們制定政策要設身處地為進城務工人員著想,把當前最需要照顧的、扶持的方面搞好。人民群眾在什么方面感覺到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要在那些方面下功夫。廣東是外來人口聚集的大省。總書記要求廣東繼續探索積累經驗,為完善和創新社會治理,為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作出新的貢獻。
不搞統一模式,不搞層層加碼,杜絕“形象工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注意哪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為各級領導干部提了醒。
3月8日,他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充分尊重廣大農民意愿,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把維護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促進廣大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搞“面子工程”。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鄉村振興健康有序進行,科學把握各地差異和特點,注重地域特色,體現鄉土風情,特別要保護好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筑,不搞一刀切,不搞統一模式,不搞層層加碼,杜絕“形象工程”。
五方面著手“鄉村振興”
具體要怎么干?習總書記要求從這五個方面著手。
一是產業振興,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全力以赴消除農村貧困。
二是人才振興,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三是文化振興,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四是生態振興,扎實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完善農村生活設施。
五是組織振興,打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