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北京城市副中心將建36個美麗家園
時間:2018-06-26 09:48:35  來源:新京報  作者:鄧琦 余華尊 

  規劃新增住房約18萬套;綠色出行比例達到80%,內部公共交通通勤時間不超過半個小時

  今日起,《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草案現場公告展向公眾開放,市民可通過市規劃國土委和通州區政府網站預約現場參觀“建設新時代的千年之城”公告展。

  本次規劃將依托水網、綠網、路網,將城市副中心劃分成12個民生共享組團和36個美麗家園(街區)。此外,規劃把“以車為本”轉變為“以人為本”,實現綠色出行比例達到80%。

  人口

  承接中心城區40至50萬常住人口

  城市副中心規劃范圍為原通州新城規劃建設區,總面積約155平方公里,與外圍拓展區覆蓋通州全區約906平方公里。

  2017年2月通州區五項普查數據顯示,全區常住人口約144萬人,其中城市副中心約86萬人。

  綜合考慮城市副中心現狀86萬人口規模、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等因素,規劃落實承接中心城區40至50萬常住人口疏解的任務,提出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人口規模控制在130萬人以內。

  布局

  劃分12個民生共享組團

  本次規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組團和家園為單位,加強公共服務配置,突出生態優先與文化傳承,不斷提升城市副中心的宜居舒適水平。

  市規劃國土委負責人表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編制規劃,讓無論是住在通州本地的市民,還是承接的中心城區人口,都能享受到城市規劃建設的成果,讓城市副中心成為“留得住人,扎得下根”的地方,成為新時代的千年之城。

  規劃依托水網、綠網、路網,將城市副中心劃分成12個民生共享組團和36個美麗家園(街區),根據人口容量和服務需求,因地制宜配置各類設施,在每個街區設置一處家園中心,將部分公共設施適當集中設置、混合布局,就近滿足居民的居住、就業、交通、教育、文化、醫療、休閑等需求,將街區營造成為生活便利、富有活力的美麗家園。

  強化組團中心和家園中心建設,鼓勵配套服務功能集中設置、混合利用、統籌核算,實現均衡布局。

  建立市民中心——組團中心——家園中心——便民服務點的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居民從家步行5分鐘可達各種便民生活服務設施,享受到便民商業、小微綠地、兒童游戲、老年看護等便民服務,步行15分鐘可達家園中心,享有一站式社區生活服務,實現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全覆蓋。

  住房

  新增住房約18萬套

  規劃堅持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完善租購并舉的住房體系,健全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職住平衡為導向,新增住房約18萬套。

  此外,適當提高以公租房為主的保障性住房和以共有產權房為主的政策性住房的比例,動態調節住房供給,實現城市副中心住房供需平衡、職住就近平衡。

  文化

  文保重點管控區占比超8%

  規劃深入挖掘通州歷史文化底蘊,構建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體系,以大運河、燕山南麓大道水陸兩線串聯各類歷史文化遺存,營造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人文環境。

  因地制宜,分類實施通州古城、路縣故城與張家灣古鎮保護,整體提升古城歷史文化價值。以更開闊的視角不斷挖掘歷史文化內涵,拓展和豐富保護對象,努力做到應保盡保。

  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歷史文化保護重點管控區占城市副中心總面積的比例達到8%以上。

  交通

  公共交通通勤不超半小時

  規劃由“以車為本”轉變為“以人為本”,實現綠色出行比例達到80%。

  將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設步行和自行車友好的城區,構建連續舒適的林陰路步行系統,營造舒適宜人的街道空間尺度,加強道路綠化,實現街區道路100%林陰化。

  堅持軌道交通引導城市發展,實現居住區與重點功能區之間軌道一次換乘即可到達,內部公共交通通勤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構建舒適便捷的小街區、密路網,新建地區街區尺度控制在150至200米,實現路網密、節點通、快慢有序。

  環保

  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全覆蓋

  規劃全面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治理,對自然資源實現統一管控。

  將以打贏藍天保衛戰為重點,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提高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能力,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和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回收利用率達到45%。

  在新老融合方面,規劃堅持從實際出發,統籌考慮現狀條件及發展目標,將城市副中心12個民生共享組團劃分為更新改造、城鄉統籌、創新示范3種類型,制訂差異化的公共服務保障策略,統籌調配各組團的職住關系和公共服務,促進環境品質提升和資源要素公平合理分配,滿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推動新老城區空間、功能、社會深度融合。

  生態

  規劃城市綠心約11km2

  規劃堅持生態優先,積極推進水綠空間建設,讓藍綠交織成為城市副中心的底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注重從人的感受出發,塑造高品質、人性化的公共空間,讓居民看得見、用得上、用得好。

  營造自然宜人濱水環境,貫通約163公里連續濱水岸線,將超過四分之一面積、約40平方公里濱水空間打造成為生態化、人性化的活力地區。推進大尺度綠化,建設17處面積10公頃以上的大型公園,重點規劃建設面積約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綠心,建成大尺度城市森林公園,實現森林入城,高水平建設劇院、圖書館、博物館方案等一批精品力作,建設最具亮點的市民活力中心。加強公共空間管控,構建連續貫通的公共空間,對垃圾桶、候車亭、人行天橋等街道家具進行精細化設計,建設生活方便、尺度宜人、充滿活力的公共空間。

  專家解讀

  規劃基本滿足幼有所學、老有所養

  如何規劃好12個組團36個家園?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杜立群說,規劃中提出了“一帶一軸”。在不同的組團之間,通過設施服務環把12個組團聯系起來,每個組團的功能不同,通過設施服務把公共服務、交通、地鐵線組織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高質量的空間支撐體系。

  關于如何防止“大城市病”,杜立群介紹,根據調查結果,目前大概有70%以上的勞動力不在城市副中心就業,大部分都在中心城就業,造成了通州和中心城之間的通勤問題。規劃在三大主導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把功能精準化,除了人要搬過去以外,產業也將疏解到城市副中心,從而解決一部分職住平衡問題。

  副中心承接中心城區將增加40至50萬人。本次規劃加強了通州教育、醫療、養老、體育、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務配套水平和配套建設,基本滿足幼有所學、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住有所居六個方面的民生保障服務體系。

  此外,規劃還采取小街區、密路網的方式,解決交通擁堵的問題。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