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維夫的夜,霓虹閃爍,仙樂飄揚。
從雅法古城高處的觀景臺望去,這座地中海之濱最繁華的都城,已經找不到新城和老城交會的痕跡。人口規模已經達數百萬并已經出現成為世界級城市的趨勢的現實,連當地人都感嘆城市發展之快。
也正因為城市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以色列用水量持續增長,特別是南部缺水地區,政府不得不考慮把原來供應給農業的灌溉用水,轉供給城市和工業。
但新的問題很快出現了,因為原有的淡水儲量不變,新的用水量增加,水危機壓力不減反增。目前,以色列只能從自然資源中得到10億到11億立方米的水,每年有4億到6億立方水的缺口。
解決以色列水資源問題的出路在哪里?如何獲得更多的淡水?以色列政府把目光投向地中海。
站在阿什克隆海水淡化工廠(Ashkelon)一棟廠房的露天陽臺,依稀能聽到遠處海浪和海鳥的聲音。環顧四周,縱橫交錯的各色輸水管線纏繞在一起,高高低低,寬寬窄窄,連成一片,共同組成了海水由咸變淡的“綠色”通道。
2002年,以色列開始啟動海水淡化項目。第一個海水淡化廠就建在阿什克隆。
“這也是以色列第一座大型海水淡化廠,每年可生產1億1千萬立方米的淡水。”IDE執行副總裁Fredi向記者介紹說。
進入廠房之前,工作人員給記者們每人發了一雙海綿耳塞。還沒進去,就已經能聽到里面機器轟鳴了。
果然,偌大的車間,滿眼都是彎彎曲曲的各式管道,Fredi可著嗓門向記者介紹海水淡化的各種設備和流程。簡述之,所謂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水質好、價格漸趨合理,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飲用水和工業鍋爐補水等穩定供水。
現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凍結法、電滲析法、蒸餾法、反滲透法,目前應用反滲透膜的反滲透法以其設備簡單、易于維護和設備模塊化的優點迅速占領市場,逐步取代蒸餾法成為應用最廣泛的方法。
Fredi說,阿什克隆淡化廠是世界最大的運用反滲透技術的海水淡化廠,日生產能力32萬立方米,相當于以色列用水總需求的5%—6%,年產飲用水1億立方米,供全國20%的人口飲用。
走出嘈雜的工作間,在廠區一角,Fredi給記者接了一杯剛剛脫鹽的海水,看上去和普通的礦泉水沒有什么不同,記者抿了一小口,然后一飲而盡。但有舌頭敏感的同行也說,“有一點點的澀”。
“我們的水質標準已經遠超出了歐盟飲用水的標準。”Fredi說,以色列淡化海水的項目是面向全世界招標的,不過標準十分嚴格。以色列水資源管理局要求,淡化出來的水必須高于老百姓的飲用水標準。
成本方面,Fredi坦言,“每立方米大約0.52美元”,這已經是世界同類海水淡化廠中的最低值了。阿什克龍以每年生產1億立方米淡化水,每立方米水成本0.52美元創造了世界上最經濟實惠的淡水處理系統。
據了解,以目前的技術,中國海水淡化的成本已經降至5元人民幣/噸,國際上平均水平為0.55美元/噸,中國海水淡化成本已經和國際水平同步。
在海水淡化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海水淡化成本也逐漸降低,未來,甚至低于城市自來水的價格。
據Fredi介紹,大規模反滲透海水淡化噸水成本也呈降低趨勢,運行及維護、能源消費和投資成本均逐年下降。
目前,國外噸淡化水出廠價格一般為0.6—0.9美元。談及阿什克隆的淡水出廠價格,Fredi稱,這是商業秘密,不便透露。可能不會高于上述價格。
他告訴記者,在以色列哈代拉(Hadera),還有一座年產1.25億立方米的大型海水淡化工廠,已投入使用。
此外,以色列與中國天津已簽署了20萬立方米/日的海水淡化項目,采用熱法低溫多效蒸餾技術,目前正運行10萬立方米/日,預計2012年第二套機組投入運行。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為緩解供水壓力,以色列將在已運營的兩個海水淡化廠的基礎上,再建造第三個全新的淡水工廠。屆時,其海水淡化能力將達到每年5.05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