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安前鋒區打紙巖公園忙碌的施工現場盡收眼底,“五縱六橫兩繞城”的公路骨架令人眼前一亮,連接前鋒區新城區與老城區的“大動脈”赫然醒目。
“按照雙向10車道設計修建的永前大道,既有騎游賽道,又有成林的綠色隔離帶,大氣漂亮,值得稱贊。”在老百姓眼里,前鋒正在一天天變大、變凈、變美……
悄然變化的新區城市建設不止交通。建區這五年,前鋒區堅持“城鎮興區”理念,高揚城市建設龍頭,積極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特色城市精品,加快構建新型城鎮體系。前鋒區城市面積由0.2平方公里拓展到8平方公里,小城鎮面積由1.1平方公里增長至15平方公里,城鎮總人口由2萬人增長到19.82萬人,城鎮化率達37.4%。城鎮人均綠地面積達到13.5平方米,城鎮水、電、氣供應率均達到100%。城鎮人均住宅面積由12平方米擴大到35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由18平方米擴大到40平方米。前鋒區城鄉建設固定資產投資約增長60倍,僅2018年就達到30億元。
提升品位 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精美新城
“屋后就有公園,設施非常齊全,老年人可以在公園跳舞、散步,小孩子可以在公園打球、騎車,更讓人高興的是,公園里的廁所都是按照五星級標準修建的,環境很好?!?月31日一大早,退休教師王建華和老伴正在位于前鋒區弘前大道八期安置房旁邊的公園里悠閑地散步,說起現在的生活環境,王建華贊不絕口。
而在前鋒新區成立之前,這座以廣安火車站聞名川東北地區的小鎮,還有一張響亮的名片——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前鋒工業園區。
在人們的心中,“污染”成了評價前鋒的高頻詞。
為前鋒“正名”,成為新區成立伊始決策者們就著手干的大事。能否既大力發展工業又保護生態環境?前鋒區提出了“工業區、旅游城”戰略,在引進零污染企業的同時,規劃順應自然地形,合理利用山水資源,保證新城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環境。
為此,前鋒區決策者們高度重視規劃在城市建設中的作用,充分發揮規劃在城市建設中的引領作用?!稄V安市前鋒區城市綜合體規劃設計方案》榮獲2014年全國人居經典建筑規劃設計方案競賽規劃金獎。同時,前鋒區編制完成《廣安市前鋒區分區規劃(2013—2030年)》《廣安經開區前鋒工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代市鎮、觀塘鎮、虎城鎮、龍灘鎮、光輝鄉、小井鄉、觀閣鎮、桂興鎮、廣興鎮9個鄉鎮規劃,逐漸建立起覆蓋全域、銜接緊密的科學規劃體系。
在綜合體規劃中,前鋒區堅持集約、效能、智慧、低碳的現代城市理念,借勢大山大水,善待小丘小溪,依托華鎣山、打紙巖、涼水井水庫、蘆溪河等自然景觀,合理布局和建設生態走廊、城市水體。
在城市建設中,前鋒區堅持以人口城市化為核心,產業聚集和人口聚集并重,努力打造特色精品城市;科學布局行政、居住、商貿、休閑等城市功能區,統籌布點教育、醫療等服務設施;積極打造行政中心、商業中心、文化娛樂中心,推進政務中心、市民廣場、標準市場等設施建設,實施蘆溪河、打紙巖、涼水井濕地三大公園建設,加快形成設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城市板塊,推動成片規模拓展。
2018年,前鋒區發布《廣安市前鋒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該《規劃》按照“全域統籌,分區引導,差別發展”的發展策略,按照“對標廣安主城、看齊成渝都市”標準,促進城市擴規模、提檔次、增活力,增強城市吸引力、競爭力,提高城鎮化率。
整治環境 展現天藍山青水碧家園魅力
生態興則城市興。前鋒建區以來,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持續聚焦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兩個重點,著力完善生態建設保護機制,厚植生態發展優勢,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城鄉環境更加宜居。如今的前鋒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城鄉環境更清新。
蘆溪河穿城而過,是前鋒城區的母親河。為了給群眾營造一個優美舒適的居住環境,2014年,前鋒區投資9000余萬元,開展蘆溪河段綜合治理工程。疏浚河道、整修河床、駁岸護岸、清理垃圾、植樹造林等治理工作和部分景觀改造工程的相繼實施,讓曾經被冠上“臭河”“黑河”“垃圾河”之名的蘆溪河得以改頭換面。
蘆溪河周邊環境的改善,只是前鋒新區在城市環境整治中的一個縮影。作為一座讓人充滿希望的新城,前鋒區從嚴治理、規范管理,全面加強城市管理、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全面完成弘前大道景觀改造、河東農貿市場改造,城市污水處理廠即將投入運行,濱河西路、商貿街等路段綠化、亮化工程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順利通過國家住建部等10個部委的抽查驗收。
打造生態前鋒,也調動了群眾的參與熱情。文藝路某大型餐廳為了不讓油煙污染環境,安裝了高效油煙凈化器;大佛寺街道辦事處幸福社區市民李勇自覺協助工作人員將自家商店外張貼的廣告清除;電動車經銷商接到環境整治通知后,立即將搭建在街道上的鋁合金玻璃棚拆除……
如今的前鋒城區,正由“農村版”向“城市版”快速轉變,城鄉面貌明顯改善,發展環境、人居環境不斷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