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發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16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在扶貧攻堅、現代農業發展、供給側改革、綠色發展等等方面做了詳細部署。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委員朱啟臻教授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一號文件為2019年的鄉村工作指出了非常明確的方向,也列出了非常具體的措施。
朱啟臻指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有一個亮點非常重要、可以說貫穿文件始終——特別強調了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突出培養好家庭農場和合作社兩類新型經營主體?!斑@是在過去沒有強調過的,這次是要賦予雙層經營新內涵,我認為這是文件中最重要的亮點?!币惶栁募叭嫔罨r村改革,激發鄉村發展活力”一章節中如是描述: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賦予雙層經營體制新的內涵。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啟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深入推進示范合作社建設,建立健全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管理制度。
朱啟臻認為,前述措施首先堅持了農民的主體地位,過去排斥農民的現象非常多,“要農村而不要農民”,極大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使農業面臨諸多危機。這次鼓勵家庭農場和合作社,是克服傳統小農戶弊端的有效組織形式。
“無論是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還是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發展等等,如果離開這樣的生產主體,都是空話。為什么以前我們花了很多錢,做了很多事,但是沒有收到效果,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偏離了‘農民的主體地位’的根本原則。而合作社的問題是沒有發展的很好,很大一部分合作社是無效合作社,但是這并不影響我們要發展有效的合作社。”朱啟臻認為,所有的其他措施都要以家庭農場和合作社為前提、為主線,才是有效的,否者就可能是“花了錢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保ㄐ畔碓矗航洕^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