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7月19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2035年中國城鎮化率升至75%!2019年1億人進城要有決定性進展!
時間:2019-05-13 18:52:18  來源:圖聞天下頭 

    據權威媒體消息,到2035年,中國城鎮化將進入成熟期。這意味著城鎮化率將由現在的不足60%(2018年末,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58%,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3.37%),提升到2025年的70%至75%。而更重要一點,2019年內,中國要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取得決定性進展——實現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75%是什么概念?日本的城鎮化率很高達到了90%以上,美國為80%以上,而德國目前正好是75%左右。也就是說,2035年的城鎮化水平與目前的德國相當。

    我國的城鎮化率在改革開放40年間得到了快速提升,以每年1個點的速度增至59.6%。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我國的城鎮化進程還遠遠沒有結束,預計還有20個點的提升空間。

    中國各地區的城鎮化率差異,上海最高

    中國地大物博,整體呈現出東部發達、中部中等,北方缺乏活力(城市化起步早,但老齡化嚴重)、西部追趕的狀態。

    2018年,上海城鎮化率高達88.10%,北京僅次于上海,達到了城鎮化率為86.50%。天津2018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83.15%。

    這三個城市是中國大陸目前城鎮化率最高的城市。廣東城鎮化率為70.70%,位居全國各省份之首。排名第五是的江蘇,2018年城鎮化率為69.61%。廣東和江蘇2018年GDP位居全國省份的第一和第二位,這也說明,城鎮化率背后其實就是工業化,現代經濟的發展水平。

    東北,遼寧城鎮化率最高,達到67%以上。黑龍江60%左右;而吉林為57%左右,低于全國水平。

    中部,湖北省2018城鎮化率達到了60.3%,但湖南、山西、江西等地的城鎮化率低于60%。

    西部,廣西2018城鎮化率達到50.22%。但云南、甘肅、貴州、西藏甚至低于50%。

    城鄉融合發展探索新型城鎮化

    中國農村人口占了很大部分,在推進中國城鎮化過程中,強調城鄉融合發展,探索新型城鎮化。

    北方,3月19日起,河北省會石家莊市取消了在城區、城鎮落戶“穩定住所、穩定就業”遷入條件限制,全面放開城區、城鎮落戶,成為首個實施落戶零門檻的省會城市。

    一些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城市群也將迎來黃金發展期,如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未來幾年隨著城鎮化加速,大量人口將進入到鄭州、成都、重慶、合肥、長沙等中心城市,這些城市和城市群發展將步入快車道。以前超過1000萬人口的城市就算是超大城市了,而現在不少省會和一些經濟強市都在靠近這個目標,形成新的一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在2019年發布各種人才引進與落戶等政策的城市已經超過50個。特別是二三線城市,不斷推出人才落戶、補貼購房等政策。有觀點認為,中國尤其是后發的中西部城鎮化率提升的關鍵是要改變增長方式,要重視科技人才的投資,做大經濟總量,創造就業機會。

    城鎮化作為一種發展,既有數量、速度的要求,也有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質量等方面的要求。我國正在通過振興鄉村,開啟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另據統計分析,2000年至2018年小城市人口增量約為1億人口,中等城市和大城市人口接近翻倍,超大城市人口從2453萬增長到9780萬,城鎮人口分布呈現“小城打底,大城發育”的特征。預計到2030年,中小城市人口總量將保持穩定,但人口比例不斷縮?。◤?9%到46%),大城市、特大城市人口將進一步增加(除北京上海外),所占比例超過50%(從41%到54%)。

    國外的城鎮化經驗也值得借鑒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當城市化率達到75-80%,城市化進程才進入尾聲。城鎮化中的人口有序流動和均衡至關重要。
英國和德國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小城市特別是小城市,小城市人口比重都超過50%,尤其是德國小城市人口比重更是達到了77%,表現出特別好的城市均衡結構。日本則反其道而行之,城市人口主要集聚在超大城市,比例接近50%(48%)。

    避免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向德國的城鎮化學習。德國大中小城市之間以及城鄉之間的基礎設施、工作機會、社會保障、就醫等條件幾乎無差異,小城鎮的通訊、電力、供水等條件與大都市相比絲毫不差,醫院、學校、購物場所等一應俱全。德國醫療和教育機構也不是集中在某幾個大城市,而是均衡地分布,每個城市都有著名的高校,每個地區的醫院沒有大的差異。行政機構和公共設施的去中心化從源頭上降低了人口涌向中心城市的必要性。德國的“去中心化”的城鎮化策略取得成功。

    產業帶動人口聚集遷移,最終實現區域均衡,向美國城鎮化學習。美國的人口遷移先經歷了由農村到城市、小城市到大城市的集聚過程。到了現代,美國城市人口分布從超大城市到小城市,具有明顯的梯度特征。

    美國人口遷移隨著產業發展而變化。以商業貿易為城市化動力催生了紐約為中心的東部城市帶,工業化造就了芝加哥為中心的中西部城市帶,而國防工業和高科技產業發展則成就了洛杉磯為代表的西部城市帶;新興城市產業類型經歷由港口貿易、工業生產、高科技和服務業的轉變,人口也隨著產業的變化而向東北部聚集,然后中西部,最終向新興的西部和南部的遷移歷程。呈現出人口隨產業發展而遷移變化,城市模式與產業構成息息相關,最終實現區域經濟結構平衡的特點。

    中國與美國國土面積相似,人口眾多,仍處于發展階段的中國城鎮化具有借鑒意義。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