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重慶市落實國家職教改革行動論壇暨第二屆重慶市中德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高峰會議在萬豪酒店舉辦。區委書記、重慶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兼)鄭向東出席大會并作專題發言。鄭向東表示,南岸區將發揮產業優勢、科教優勢和生態優勢,堅持統籌、整合、共享,努力將南岸建設成為沒有“圍墻”的學院,成就工程師的城市。
鄭向東說,一座城市的人口結構,折射出城市面貌和精神氣質,決定了城市活力和核心競爭力;城校融合的空間形態,決定了城市品質;產教融和的模式,決定了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南岸區與同濟大學啟動中德合作項目建設,全力推動產教融合,是希望借助這一平臺,集眾智、聚資源、建生態,共享職教發展的難得機遇,共謀產教城融合的“工程師之城”。
鄭向東指出,建設“工程師之城”,既契合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也符合南岸現有的優勢。定位為“生產生活生態最優空間、宜居宜業宜游品質城市”的南岸,具有建設“工程師之城”的產業優勢、科教優勢和生態優勢,將致力于把南岸建設成為沒有“圍墻”的學院,成就工程師的城市。堅持工學交替、產教融合,實現車間即課堂、工匠進學校、老師到企業;構建人才成長的立交橋,實現中高本研銜接、國內國外貫通;遵循校區是最好的城區、城區按校區標準建設的理念,實現教育業態與城市形態的高度統一。圍繞工程師自我價值的實現,努力提供全方位保障、全周期關懷、全維度支持。力爭到2025年,建成工程師學院10所,培育100個產教融合型企業,涵養聚集工程師20萬,建成100個技術轉移轉化基地,集聚創新創業要素平臺20個,每年培養職教人才5萬人。
鄭向東表示,南岸區將以中德合作項目建設為起點,堅持統籌、整合、共享,共同打造成就工程師的城市。組合、優化產教城各種資源要素,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籌資金,使產業布局、職教謀局與城市格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堅持產業鏈和教育鏈有機整合,整合空間資源、產教資源和政策資源,實現教育性的產業活動和產業性的教育活動相互促進。推進政府、學校、企業資源共享,共享服務平臺、教研設備、實訓基地、信息數據和公共設施,有效降低創新創業成本。(信息來源:南岸網 記者 熊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