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9-12 11:05:18
來源:東方網 作者:汪昌蓮
近日,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官網發布公告針對《深圳經濟特區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修改稿)》公開征求意見,草案修改稿中提到,地鐵可以設立優先車廂,在高峰時段優先車廂可以僅供殘疾人、未成年人、女性等有需要的人士乘坐,對于乘坐優先車廂的其他乘客,地鐵工作人員應當勸離。此規定在公告發布后便引發熱議。(9月10日《北京青年報》)
每天早晚及節假日,城市地鐵均會迎來交通出行高峰期,因人滿為患,高峰時段乘地鐵,基本靠拼體力去擠,相比之下,殘疾人、未成年人、女性等人群明顯處于下風;影響正常出行自不必說,還面臨諸多安全隱患。基于此,深圳將通過地方立法形式,明確規定地鐵可以設立優先車廂,在高峰時段優先車廂可以僅供殘疾人、未成年人、女性等有需要的人士乘坐,體現了城市交通對弱勢群體的特別關愛。
勿庸置疑,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女性等人群,是城市公共交通中典型的弱勢群體。隨著生活幸福指數的提升,社會對弱勢群體予以了更多的關注,對相關產品也提出了更為人性化的要求。基于共建和諧社會的初衷,結合公共交通系統的實際,地鐵等城市交通工具,對弱勢群體進行“關懷設計”,也是必然要求。而深圳地鐵設立優先車廂,適用人群為殘疾人、未成年人、女性等有需要的人士,便是“關懷設計”的有益嘗試。
在美國,公交車上可以找到許多針對弱勢群體的“關懷設計”。首先是上車的臺階。為方便老人、小孩,臺階可以自動下降到離地面25厘米的地方,給行動不便的人上車提供方便。其次,為了方便殘疾人上下車,這些臺階可以分為4小塊,變成斜坡,輪椅固定在扶手上,臺階上升后將人一并運送到車內。再次,車內設有殘疾人專區,一般在公交車的左手邊。殘障人士上車后,可以按下按鈕,左邊區域的座椅自動收起來靠墻直立,輪椅便可以停在那里,并有專門的安全帶束縛。還有,在公交車的座位上方還有提醒設備,上車后只需輸入下車站點,屆時無需司機喊話,提醒系統會自動亮燈提示乘客下車。
可見,地鐵設立優先車廂,實為城市交通“關懷設計”。事實上,除了地鐵設立優先車廂之外,深圳還立法規定,公共交通工具應當設置愛心座椅,供老年人、孕婦、殘疾人等有需要的乘客優先使用。其他乘客使用的,應當讓座,不讓座的,司乘人員有權要求其讓座。因此,對弱勢群體進行“關懷設計”,應成為城市公共交通服務的一種標配。并通過地鐵設立優先車廂的倡導與示范,進一步加大對弱勢群體的保護力度。這也是一座城市人文情懷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