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河模式”引領有機農業高質量發展
城市化網訊 9月7日,在主題為“有機農業與高質量發展”的第六屆中國大同靈丘·車河國際有機農業論壇在大同開幕。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生態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書記兼秘書長、山西農業大學客座教授劉首文受邀出席,在接受媒體專訪時他強調,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是一個整體,通過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走農業智慧化、農村生態化和農民合作化的道路,是我國智慧生態農業的必然選擇。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總目標,各地開展了各種各樣的鄉村振興實踐。車河有機社區較早體現了鄉村振興的各個方面,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借鑒模板。
以車河為例的《有機農業:山西省靈丘縣村級有機農業扶貧模式》被列為聯合國糧農組織“扶貧模式類中外減貧案例”,案例照片在意大利羅馬舉行的“2018年全球減貧伙伴研討會”展出。靈丘縣發展有機農業、建設有機社區、提倡有機生活的社會生產實踐證實,有機農業作為一種基于食品安全的可持續現代農業生產體系以及“健康、生態、公平、關愛”的有機社會準則是建設生態文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綠水青山生態優勢轉變為金山銀山經濟優勢的有效途徑。
論壇間隙,劉首文在接受媒體集中采訪時,就生態農業、有機農業以及智慧生態農業等有關問題發表了嶄新而前沿的觀點。他指出,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是一個整體。所謂“有機”側重的是相對具體的技術或產品,而“生態”更注重整體的環境和系統化,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劉首文進一步說,現在到處都在強調所謂“一二三產業融合”,但很少有人闡述明白融合之后是什么形態?“一二三產業融合之后是第四產業——“智慧產業”,智慧產業屬知識產業,是知識經濟的延伸,知識化之后是信息化以及大數據化,再之后是智能化乃至智慧化。隨著物聯階段、5G技術的發展,不遠的將來必定發展到‘智(能)聯網’階段,目前我們可以預見到的,未來的互聯網必將發展到‘智慧網’的階段。”他認為通過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走農業智慧化、農村生態化和農民合作化的道路,是我國智慧生態農業的必然選擇。
據介紹,第六屆中國大同靈丘·車河國際有機農業論壇由山西省大同市人民政府、中國農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山西農業大學主辦,國際有機農業亞洲聯盟支持,靈丘縣人民政府、靈丘車河有機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承辦。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市委副書記、市長武宏文,市委副書記劉振國,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靈丘縣委書記張強,副市長郝獻民,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龔元石,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吳玉程,山西農業大學副校長楊武德,中國生態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書記兼秘書長、山西農業大學客座教授劉首文,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亞洲區主席周澤江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龍頭企業負責人等300余人出席開幕式。
開幕式之后,與會人員前往靈丘縣舉行論壇專項活動,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圍繞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帶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有機農業集群產業、有機農業產業開發區、功能性有機農業和有機社區規劃設計等主題展開討論。
據悉,“車河國際有機農業論壇”從2014年到2018年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五屆,在中國北部貧困縣大山深處的小山村連續舉辦國際性有機農業專業會議,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及有機農業實踐者的關注和認可,并在國內外產生顯著影響。論壇同期,靈丘縣還舉辦“首屆有機社區·民宿論壇”“首屆有機農業·有機產品展覽”。2013年以來,靈丘縣立足自然生態資源優勢,把發展有機農業作為經濟轉型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以車河有機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為試點,啟動了有機農業園區建設,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工商資本進入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徑。(信息來源:生態農業戰略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