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生的這些事情,讓我們認識到了發展的困難,也使我們要更加清晰地分析發展經濟學的邏輯。”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城市化委員會榮譽顧問樊綱對中國的發展與發展經濟學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樊綱認為,落后國家的發展都要經歷這么幾個階段。第一,純粹依靠比較優勢;第二,進入比較優勢與后發優勢同時起作用的時期,前提是在一開始就要對外開放,學習模仿,主動地受益于“知識外溢”;第三階段,繼續學習模仿,加大自主創新。我們現在就到了這個階段,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也迫使我們必須進入自主創新階段。再高一個階段是成為世界創新體系的組成部分。一個開放的世界體系,不可能一個國家、一個企業所有的東西都自己做,必須合作、互利,大家專業分工、互通有無。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可以實現更有效率的發展。當然,我們現在是處在第三階段的開始,在許多領域,在基礎科學和底層技術上仍然落后,仍然要努力學習世界上一切先進的東西,但我們也的確到了自主創新階段,只有這樣才能突破技術封鎖。
我們能不能在自主創新上實現真正的突破?樊綱提出,科技創新不是政府補貼能補貼出來的,不是政府“決定”就能發展出來的,而是要通過一套機制,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投資、激勵機制,才能使創新不斷發生。
樊綱還提出,發展中國家遇到的一些困難,其實是符合邏輯、符合規律的。他說:“從一開始,我們的發展就是在有人比你先進、比你強大,且已掌握市場的情況下,我們要贏得一席之地,是件多么困難的事啊。所以面對中美貿易戰,我們也不必覺得不可接受。世界本來就不以我們的意志而轉移,我們要做的是準確地分析它、認識它,用我們的發展經濟學理論應對它、破解它,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實現持續發展。你持續發展了,它才會認識到封鎖、打壓也不起什么作用,情況才能向好的方向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