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1-29 13:41:46
來源:東方網 作者:徐建輝
據報道,近日黑龍江省對雪鄉景區旅游服務情況進行了明察暗訪,結果差強人意。相關情況表明,雪鄉景區今冬開園在設施準備、服務管理、投訴反饋等方面,都反映出工作不到位、準備倉促等問題。(11月28日《黑龍江日報》)
今年的雪季還未全面到來,雪鄉的消息又登報了。這一次,雖然不又是什么聳人聽聞、欺客宰客的丑聞,但最多也只能算是個喜憂參半的消息。雖然黑龍江省政府能夠高度關注雪鄉旅游服務并在旺季到來之前開展針對性的督查暗訪,這是件好事,也令人欣喜。可同時讓人憂的是整改一兩年了,雪鄉的服務依然連“自己人”都無法滿意,這絕對不是正常應該出現的狀況。
俗話說,吃一塹就要長一智,誰都不會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可是這雪鄉咋就這么不長記性呢?更令人擔憂的是,如果說景區內個別商家出現服務質量問題那最大的責任是要歸咎于具體的經營者,可“設施準備、服務管理、投訴反饋”以及準備不到位就倉促開園迎客,這又豈止是哪家唯利是圖不長進的商戶的問題?這難道不是反映出雪鄉景區管理者的失職嗎?
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對此情景人們不妨進一步推論,若以如此管理態度和管理水準,又怎能讓人相信它可以帶領遭遇挫折、走了彎路的雪鄉景區走出低谷、重振雄風?恐怕難啊!是啊,商家利益至上那是逐利本性所致,可作為景區公共管理部門,豈能不知大局、謀長遠?豈能不為景區可持續發展、做大做強考慮卻也如此短視、懈怠和急功近利?
正如黑龍江官方所言,雪鄉是龍江冬季冰雪旅游的金字招牌,要保護好擦亮它。其實雪鄉又何止只是冰雪旅游的招牌,它在全國人民心中難道不是當地旅游環境、服務體驗乃至營商、法治形象的招牌,是整個地區的一個“臉面”嗎?把這張臉面抹黑,難道污的只是區區一家雪鄉景區嗎?相反,如果雪鄉管理者真能痛定思痛,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深入整肅經營秩序和不良風氣,使景區面貌一新,讓游客為之一振,那么增光添彩、從中受益的又何止雪鄉一地?
所以雪鄉無論如何必須搞好。不能讓它成為人們龍江印象中的一塊瘡疤,而要使其成為白山黑水之上的一顆明珠。當地官方顯然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此次更嚴格要求相關部門和屬地政府各自認領職責,大力開展監督檢查,保持高壓態勢,拿出切實的措施對存在問題加以整改,徹底打贏雪鄉景區形象與口碑的翻身仗。
雪鄉不應成為無底的“雪坑”,是時候終結它的各種亂象了。可以說,當地這種直面問題的勇氣、刀刃相內的決心確實可嘉,然而景區治理的關鍵條件之一是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管理班子,否則上級再大的決心、再強的部署也很難落實見效,再美好的規劃也可能淪為可望不可及的鏡花水月。能者上,庸者下,雪鄉管理要想有起色,形象要想得到提升,那種不作為、亂作為的“糊涂官”該下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