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级色|麻豆激情在线|久久一级精品视频|天天躁日日躁性色aⅴ电影|美女热舞19禁深夜福利视频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5年09月03日
星期三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蕪湖鏡湖區大拆大建遭質疑 低保戶疑因拆遷自殺
時間:2009-07-02 10:13:55 
蕪湖鏡湖區大拆大建遭質疑 低保戶疑因拆遷自殺

 

蕪湖鏡湖區大拆大建遭質疑 低保戶疑因拆遷自殺


2009年07月02日 來源:時代周報

王德勝和妻子已經在辦公室里“借住”快兩個月了,目前他還看不到住進新家的希望。這位擁有副高職稱的知識分子,是安徽蕪湖的一個“釘子戶”。

“世上本沒有釘子戶,被拆遷公司逼急了,起了逆反心理,才有了所謂的釘子戶。”安徽蕪湖的一位拆遷戶在經歷了漫長的動遷過程后,發出了這樣一句哲學式的感嘆。

去年2月,蕪湖鏡湖區喊出了“大建設”、“大發展”的口號,隨之而來的則是大拆遷的展開。官方媒體報道,當地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鏡湖拆遷模式”。在此模式下,拆遷戶的苦與痛也淋漓盡致展現出來。

釘子戶是怎樣煉成的

王德勝是蕪湖市宣城地區醫院的醫生,他的妻子章莉莉也在這里工作。他們的房子位于鏡湖區高城坂78號,是市檢察院的職工宿舍,離醫院很近。

1996年,王德勝通過一位病人的關系,花了7萬元買下這套72平方米的房子。去年7月,一份拆遷公告貼在墻上,他們才知道房子要被拆掉了。

王家沒有考慮貨幣補償。因為只有一套房,兒子又已經28歲了,他們希望能夠得到現房,而不是花幾年時間等待政府提供的安置房。章莉莉的身體不好,有嚴重的支氣管哮喘,經常半夜發病,因此他們希望能夠原址回遷,或者在醫院附近安置。但這些要求都被拆遷公司拒絕了。

拆遷公司提供的安置方案,一為貨幣補償,支付31萬余元;另一方案則為產權置換,拆遷公司提供紅光小區87平方米的房屋,王家需支付差價三萬余元。

幾番交涉后,雙方始終不能達成一致。

樓上的其他拆遷戶陸續搬走了。據章莉莉了解,檢察院的職工受到內部的行政壓力,“不走就下崗”,最后只剩下三家外單位的人。

從去年年底開始,房子里的電線、電話、網絡、電視統統被斷掉。夫妻兩人就在醫院洗漱好再回家,把節能燈充好電帶回家,看書的話就點起蠟燭。

樓下,拆遷公司找來的挖掘機不停地轟鳴,放在桌上的茶杯隨之乒乓作響。樓下的一家人也忍受不了,終于搬走了。

據一位同處該拆遷地塊的拆遷戶描述,拆遷公司的工作人員在來過兩次但沒有談好實質性問題后,便不再上門,而是等著拆遷戶去找他們談。但是在樓房還有大部分居民沒有交房的情況下,一系列“奇怪”的事情接連發生。

有一天小區的傳達室突然被拆掉了,緊接著車棚也被拆了。很多住戶早上起來,發現自家的門鎖在夜里被灌進了502膠水。

電線在夜里被剪斷,電力公司維修人員來了很多次以后,終于忍不住了,發話說如果下次再被剪斷就不會來修理了。

“我們不想做釘子戶,我們的要求并不過分,我們花費了全家積蓄買來的房子要被拆掉了,我們只希望賠償或者安置能最起碼達到現在的住房水平,可是他們的條件太苛刻了,我們當然無法接受。”他說。

在調解無效后,4月22日,鏡湖區法院發出強制拆遷令。令他們倍感不解的是,鏡湖區建委4月20日向鏡湖區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當天,法院即通過了建委的申請。

5月8日,當他們回到家時,看到的已是一片廢墟。現在回想起來,章莉莉還是忍不住要流淚。

“我現在到處搜集資料,就是要和他們斗。”她說。

鏡湖拆遷模式

與王德勝一家有相同命運的還有楊忠輝夫婦。

他們經營的國天賓館位于蕪湖市中心城區的鏡湖邊上。早些年,這棟大樓是市商業局下面的一個酒店,楊忠輝在這里租了一個門面,經營民航售票處。

2000年,酒店倒閉。楊家花了三百多萬買下整個大樓,開了國天賓館。早在2006年9月,拆遷公司就已下發了拆遷通知,但此后拆遷工作陷于停頓,直到去年10月,拆遷公司再次發出拆遷通知。

與王德勝一家一樣,國天賓館之所以拖延至4月份,也是因為雙方的補償條件一直沒有談攏。

據楊忠輝的妻子孫琳稱,他們希望能夠原地回遷。被拒絕后,提出能夠就近找一家門面房,同樣被回答不可能。

他們的國天賓館在4月8日上午被強行拆除。蕪湖新聞網上的一篇報道描述了當天的場景。據稱,當日共有300余人參與了搬遷,僅搬運該戶物品就達53車之多。物品清理完畢后,拆遷公司連夜搭建了防護網,立即安排挖掘機和工人進行拆除。

國天賓館是原鏡湖小學地塊的最后一戶被拆遷戶,在鏡湖區政府通報的消息中,稱它的強拆“標志著鏡湖街道該重點工程地塊動遷工作全部結束。”

在官方媒體的報道中,當地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鏡湖拆遷模式。《蕪湖日報》發表的一篇報道認為,“該模式主要由區領導駐點負責制、街道全面協調機制、司法保障機制、拆遷例會機制、監督考核機制、市場秩序整頓機制等組成,各個機制之間銜接互動,形成完整的體系。”

“碰到釘子戶的時候,多次做工作。在行政裁決下來后,還是去做工作,沒辦法才去強拆。”鏡湖區拆遷辦主任計偉說,“強制拆遷也是依照法定程序進行的。”

鏡湖區房管辦主任奚要武介紹說,實際拆遷中,強拆的其實很少,每個地塊只不過幾戶。拆遷中最難的就是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在他看來,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拆遷戶的要價太高,王、楊兩家即在此列。

奚要武表示,能夠理解拆遷戶的心情,但是當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沖突的時候,就有個利益衡量的問題。

2008年2月,鏡湖區喊出了“大建設”、“大發展”的口號,隨之而來的則是大量拆遷工作的展開。“建設的任務重,所以拆遷的任務也重。”奚要武說。

在鏡湖區每周召開的拆遷例會上,會公布一張特殊的“排行榜”,各個街道重點地塊的拆遷進度在榜單上都能一目了然。

這卻是一個并不好做的工作。在當地著名的“市民心聲”論壇上,網友針對拆遷提出的疑問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低保戶疑因拆遷自殺

在鏡湖區政府網站上的公告欄里,截至6月25日,鏡湖區已經發出了十四號拆遷公告。而在過去的2008年,全年只有一則拆遷公告。

前述《蕪湖日報》的報道中透露說,鏡湖區4月份完成拆遷數突破500戶,該區今年1至3月份拆遷戶數總計437戶。截至發稿時,鏡湖區尚有拆遷遺留地塊19處,新進場地塊9處,共計3700余戶待拆遷,到4月末還要增加6處新進場地塊,15000余戶待拆遷。

鏡湖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陶緊跟表示,蕪湖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建設的項目比較多,因而拆遷也比較多。據他介紹,拆遷地塊一部分屬于棚戶區改造項目,另一部分則為商業開發。

2009年的第四號拆遷公告為“大礱坊改造項目1-3#地塊”,拆遷時間為2009年5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當地一個老的棚戶區泗水園就在這一拆遷范圍中,該地塊的動遷工作正在進行之中。

6月11日下午,一個名叫雷海清的五十多歲男子在家中上吊自殺。雷海清生前以修鞋為生,家中還有一個兒子,他的房子只有35平方米。

有說法是,拆遷公司威逼雷海清搬家,不搬就把他的低保取消。雷海清萬念俱灰之下,隨即上吊自殺。

陶緊跟堅決否認雷海清之死與拆遷有關。他表示,雷海清是因為家庭矛盾而自殺。起因是雷本人希望得到安置房,而他的兒子更想拿補償金。二人發生爭執后,雷想不開便上吊自殺。

但是陶緊跟的這一說法遭到當地一些拆遷戶的駁斥。他們認為雷海清是被拆遷公司的人逼死的。由于經濟條件不好,拆遷公司提供的安置方案令他無法接受。

根據蕪湖市2009年3月出臺的新《拆遷補償政策》,如果選擇貨幣補償,每平方米只有3000元多一點,而蕪湖市大部分的商品房價格均價在4500元以上,死者家的房屋面積本身很小,選擇這一補償方式根本買不到房子。如果選擇要安置房補償的話,必需要先出去租房住上個4到5年才能拿到安置房,因此死者不愿意搬遷。

據稱,6月11日下午,雷海清為拆遷一事又和拆遷辦工作人員商談,回來后淚水漣漣,便在自己家中上吊自殺了。

據周圍居民反映,拆遷公司的人經常到死者家逼其出去租房搬遷,對其進行威脅恐嚇并威脅死者不搬遷就要取消死者的低保待遇。

他的兒子也認為拆遷是導致其父自殺的直接原因。據一位拆遷戶于6月12日晚拍攝的雷海清靈堂照片顯示,其遺像前掛有“野蠻拆遷、還我父親”字樣。

6月30日上午,記者在鏡湖區委宣傳部看到一份題為《關于應對大礱坊泗水園地塊拆遷可能出現的突發新聞危機工作預案》的文件,顯然已經預計到拆遷工作可能會出現問題。

事實上,此前的6月5日,當地已經發生一起因拆遷引起的自殺未遂事件。

據蕪湖消防支隊宣教中心發布的消息稱,當天上午9時許,在壟坊路拆遷工地上,一男子因不滿拆遷而拿著汽油跑上了拆遷樓,欲跳樓自焚。

各地拆遷模式的良好初衷

北京:

拆遷工作要政府為主導,不能完全依賴于市場。通過拆遷安置向被拆遷群眾提供住房、社保、就業、教育、醫療等一系列服務

三亞:

以居委會和村民出資成立拆遷公司,自己拆遷自己,地塊中標公司將合理的拆遷費用支付給這個拆遷公司,盈利由拆遷公司和參股居民按股份分紅

膠州:

先安置后拆遷,“老房子還沒拆,先住上這么寬敞的樓房

成都:

由居民代表聯名向政府遞交拆遷改造申請,拆遷申請由政府指定的改造業主單位與居民代表通過公開方式確定評估機構,進行房屋資產預評估。隨后,改造業主單位制定拆遷安置補償方案,開展協議簽訂工作。由“要我拆”到“我要拆”

西安:

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科學規劃、拆安并舉、綜合改造、利民益民

蕪湖:

區領導駐點負責制、街道全面協調機制、司法保障機制、拆遷例會機制、監督考核機制、市場秩序整頓機制等組成,各個機制之間銜接互動,形成完整的體系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