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8-12 14:20:12
來源:東方網 作者:王恩亮
奇石“迎賓”、園林綠地動輒巨石“壓鎮”……近年來,部分地方在城鄉建設中熱衷花重金“移石造景”引發關注。(8月12日《北京青年報》)
從媒體報道來看,“移石造景”已不是一城一地的個別現象,而是在不少城市甚至鄉村競相上馬。“移石造景”的主謀多為地方政府,他們把這一建設項目,要么號稱“生態工程”“景觀工程”“民生工程”,要么與 “弘揚傳統文化”“發展園藝藝術”聯系起來。于是高速公路兩側、城市綠化帶內、廣場、公園、景區等所謂的“窗口”區域,成為“移石造景”的集中場所。
需要指出的是,鑒于“移石造景”會導致市場另一方去河道無序取石、山中亂采濫挖,會上演“山下造山、石旁置石”,并且動用的是財政資金,這就注定它不可能是“生態工程”“景觀工程”“民生工程”。同時“移石造景”多為決策者拍腦袋的產物,究竟有多少文化內涵也不好說。最后對上號的,就只有形象工程了。
一談到形象工程,大家都不陌生, 大多的用意無非就是拿錢遮丑或裝門面,制造一種虛假之“美”,并且所動用的資金也都有限。然而“移石造景”就不同了,從報道來看,中部某縣2019年8月“高速連接線生態廊道景觀石采購”項目,一塊景觀石就花費了150.6萬元。另外,西安市長安區打造的“松石園”景觀,建設面積只有6.3萬平方米,花費資金卻高達3100余萬元。由此可見,如此燒錢的“移石造景”,無疑是得了形象工程“富貴病”。此病一發作,為了政績為了面子的決策層是過癮了,最終遭殃的卻是地方財政,這無異于是另一種勞民傷財。
最后強調的是,基于石頭市場“水”很深,價格標準不透明,也很難說這政府采購背后是否有利益輸送、腐敗現象,畢竟這樣的例子并不鮮見。因此,在筆者看來,除公園、景區可少量以景觀石作為點綴,城市其它建設項目都不宜大量“移石造景”。為了遏制形象工程向“移石造景”方面轉移,避免滋生新的腐敗現象,國家也有必要出面發聲,并通過出臺相關措施,來治一治這一“富貴病”,從而剎住花重金“買石造景”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