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4日在北京大學未名湖畔召開的第37期城市化研討會上,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秘書長、城市化雜志副社長、城市化網總裁顧晴用詳實的數據給我們梳理了質量強國建設與城市化率之間的關系。
以下是顧晴
總裁的發言:
我覺得國家推動質量強國建設的歷程,一直與城市化的發展密切相關。
1996年國務院制定并實施《質量振興綱要(1996年-2010年)》,這是第一次從國家戰略規劃層面全面部署質量工作。這一年,中國城市化率剛剛超過30%,進入快速城市化發展階段。這兩個時間點的契合絕不是偶然的,綱要的推出一定是國家對步入快速城市化的質量的考量和重視。相關數據表明,這份綱要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對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的提升,對產業發展和企業質量管理水平都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2011年中國城市化率首次超過50%,我國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業人口,幾千年歷史的農業中國步入了城市中國,中國經濟社會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快速的發展也同時帶來了“問題奶粉”、“黑心棉”、“地溝油”、“瘦肉精”、“甲醛超標”等一系列質量安全事件,制售假冒偽劣屢禁不止,消費者投訴居高不下。據統計,2011年僅中消協受理的質量投訴就達到30.5萬件,占全部投訴的50.2%,已連續10年超過50%,對我國經濟社會及相關產業發展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2012年2月《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出臺,《綱要》開篇就明確提出其制定的目的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我國質量總體水平,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此后,國家在2016年十三五綱要、2017年十九大報告、2022年二十大報告中都明確提出建設質量強國。
2022年我國的城鎮化率水平已經歷史性地達到65.22%,就是說,我們現在有9億多人居住在城鎮。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推動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全社會共識,2023年2月國務院印發《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對質量強國戰略做了全景式的頂層設計,從中也看到國家在讓追求質量成為一種民族標示,讓質量強國成為一種價值取向,質量強國建設是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從國家推動質量建設、質量強國的歷程看:質量建設非一日之功,要久久為功;對于產品、工程、服務等各方面的需求,我們已經從“有沒有”轉變為“好不好”,相信這些都會對中國城市化的高質量發展起到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