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講真話就是講心里話,講自己對客觀現實的真實看法,講自己愿意講的話,講自己認為不得不講的話。真話至少有兩種類型,一是真實地反映客觀現實,經過實踐檢驗它是正確和基本正確的;二是發自肺腑的由衷之言,它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不正確、不全面甚至是錯誤的。
列寧說過,我們應當說真話,因為這是我們的力量所在。今天,從社會運行和治理的角度來說,真話是社會良性互動、和諧運行的基礎與潤滑劑。通暢公民講真話的渠道、掌握社情民意,是科學執政的首要前提。正確的話,利于把握時局,認清形勢,理性決策;片面或錯誤的話,也有利于掌握動態,分析原因,從另一面或反面檢查和改進工作。真話不等于真理,但“講真話”卻是真理。
面對新形勢,政府應帶頭講真話、講好真話。以《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實施為代表,近年來公開透明的聲音成為主流,但同時也存在質量不高、問責不力等問題。如何創造更好的制度環境,向公眾提供更為客觀真實的信息,為公眾提供更多講真話的條件,考驗著政府講真話的決心和能力。
新聞媒體是真話的發聲者和傳播者。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和問題面前講真話,媒體應采集和提供充足、連續和真實的信息,讓受眾得到事實真相,正確認識社會現象,凝聚社會共識與合力。對于廣大民眾而言,也需要提高講好真話的本領,用好“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發言機會。
把真話講好是一門學問,至少需研究以下四個問題:一是誰來說,即明確傳播者自己的身份,社會角色不同,傳播的內容和方式也不同;二是對誰說,即研究說話的對象,針對不同的時間和空間,根據接受對象的不同確定自己的傳播方向和策略;三是說什么,即研究聽話者的需求,確定傳播內容;四是怎么說,即研究描述和評論方式,提高說真話的效果。
如果說敢講真話主要體現的是一種勇氣,那么講好真話則關鍵在于理性表達,有話好好說。利用大眾傳媒講真話,需要尊重傳播規律和受眾心理,講究方式方法;在崗位上講真話,需要摸透工作中的現實問題和尖銳矛盾;對當事人講真話,需要點到痛處、說到難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因此,在新的輿論場中,我們不能“想到就說”,而是要“想好了再說”。意見深思熟慮,表達有理有序,才能真正看到問題,有利于進一步解決問題,話語的力量也才會化為社會進步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