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負責人介紹,《規劃》起草工作從兩年前開始,目前形成的 《規劃》(征求意見稿)去年底完成初稿,并先后多次邀請專家和市州代表進行“診斷”。
“城鎮化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與新型工業化互動發展,并結合農業現代產業化相聯動這一路徑,原來的方案只簡單提及,現在被提到戰略高度。目前的征求意見稿特別強調規劃要注重對城鎮空間進行優化。”該負責人表示,諸如此類的改動還有多處。
觀點
做好規劃科學推進城鎮化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總規劃師 邱建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應牽頭做好全省城鎮化的規劃編制工作,指導各地科學推進城鎮化。我們要抓住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規劃建設成渝經濟區等重大機遇,堅持規劃引領、科學制訂規劃。要以產業為支撐、城鎮為載體,以集聚要素、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為核心,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以增強城鎮綜合承載力為重點,以城鎮群為主體形態,優化完善城鎮體系結構,提高集聚產業、承載人口、輻射帶動區域發展的能力,走區域協調、城鄉統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繁榮、社會和諧,具有中國特色、符合四川省情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點擊
城鎮化是人口不斷向城鎮集中和消費不斷升級的過程,是擴大內需、調整結構的重要抓手,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新型城鎮化是以新型工業化為動力,推動區域人口、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全面協調發展的城鎮化。
對話
建設新型城鎮 避開“城市病”
記者:新型城鎮化重在一個“新”字,到底新在哪里?四川將如何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邱建:新型城鎮化是區域人口、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全面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更加注重區域協調、城鄉統籌、產業支撐、城鎮質量和可持續發展。城鎮化是城鎮人口增加、農業人口減少的過程。四川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應立足于全省甚至整個西部的大局來考慮,以新型工業化為原生動力,注重空間的優化。
到“十二五”末,全省城鎮化率將達到48%左右,18個地級市和有條件的縣級市發展成5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0個左右城市跨入百萬人口以上特大城市行列,建起以成都特大城市為核心、四大城鎮群為主體形態、20個區域中心城市為依托、300個中小城市和重點鎮為骨干、1500個小城鎮為基礎的城鎮體系。
推動新型城鎮化首先要抓好省域城鎮體系規劃修編和四大城鎮群區域規劃編制工作。其次要培育四大城鎮群,將城鎮群培育與經濟區發展結合起來,統籌區域城鎮結構和產業布局結構的調整。同時鼓勵大力發展區域中心城市,統籌城區和產業園區發展。加快中小城市和重點鎮發展,支持特色產業集中區建設,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建設宜居宜業宜商的現代城鎮。
記者:“城市病”在很多城市已有表現,且有向二三線城市蔓延的趨勢。四川提出培育大城市,如何避免“城市病”的侵擾?
邱建:為什么我們要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就是要克服將來有可能發生的“城市病”,讓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更幸福。城市的發展如果不合理,可能會導致“城市病”的出現,但并非城市大了就必然出現“城市病”,關鍵是要有科學的規劃來指導城市進行科學的建設。四川擔負著保護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任,應吸取別人的教訓和經驗,不能因為發展而破壞生態和環境,要走一條新型的城市化發展道路。
我省規劃建設天府新區也有這方面的考慮,天府新區可以疏解成都老城區的部分功能,增強城市承載能力,一定程度上將緩解目前交通擁堵等問題。其他市州也可以規劃建設自己的新區,實現產城互動。但規劃必須科學,只有科學的規劃才能引領城市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