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企業定力,不是鼓勵默守陳規不思進取,而是倡導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務實作風,企業在順境時要防止追風浮躁毛病發生
■企業遇到困難時要堅定信心,不要輕易放棄目標,勝利與成功往往在堅持之中
“定力”原本是佛教用語,說的是想修成正果就必須信念堅定,不隨物流,不為境傳,耐得住寂寞,經得起挫折,拒絕名利誘惑,超越本能欲望。
修行佛法,得成正果,要靠定力,世人要學成一門技藝,成就一項事業,同樣要靠定力。學文者,有定力,才能博覽群書,潛心著作,有所成就;習武者,有定力,才會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練就高超武功。學文習武如此,做其他事業也莫不如此。
做企業同樣需要有定力。然而現實中有很多企業常常是轟轟烈烈開張,短暫輝煌之后就瞎燈熄火。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為數不少的企業是因在發展中缺少主心骨,習慣于跟風,盲目追求多元化,看到什么行業賺錢,就往那個行業擠,市場上什么產品暢銷就跟著生產什么,沒有確立自己的發展目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缺乏應有的定力,結果是什么都想做,到頭來什么都做不好,一事無成,導致企業短命。有關資料顯示,在全國注冊的中小企業約有4000萬家,平均壽命不到三年。
縱觀中外知名企業,他們的成功幾乎都是不脫離自己的老本行,堅持主業,專心致志地努力培養核心競爭力,培育自己的品牌。如耐克、可口可樂、IBM、寶潔等全球50大品牌,品牌歷史在50—100年的占32%,在25—55年的也占到32%。這些國際強勢品牌,年復一年,持之以恒,從不輕易改弦自己的品牌定位。企業在發展中應該始終關注自己如何能成為行業當中最好的,我國知名企業海爾確定成為全球白色家電中最優秀企業的戰略定位后,始終朝著這一目標努力,以“高質量”競爭,不惜砸掉所有質量不合格的冰箱,開展國際星級服務,堅持“真誠到永遠”的經營理念,在國內彩電價格戰硝煙彌漫時,他們不為所動,堅信自己產品的質量而不降價,因而獲得巨大利潤,也樹立了品牌形象。
當前,企業在轉型升級,追求做強做大中也要有定力。我國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制造業企業絕大部分屬于傳統勞動密集型的輕工產業,走的是粗放型經營的路子,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得到的是低產出,低效益,以量的擴張求發展。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
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能源價格持續上漲,這種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必須轉變。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歐盟等許多發達國家采取反傾銷、反補貼、技術壁壘、特保等手段實施貿易保護,受沖擊最大的是中小企業。所以,轉型升級、做強做大是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要求和共同愿望,這一點必須清楚,堅定地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但是怎么轉,如何升,每個企業有各自的具體情況,不可盲目從事,在紛繁復雜的浩瀚商海中,要保持冷靜的思維,不隨波逐流。轉型不必一定要轉行,升級也不一定要放棄傳統。
許多中小企業從事傳統產業已有許多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仍有很大空間。當然,從宏觀上說,轉型升級必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要下大力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但具體到企業,適合發展什么產業、應該從企業自身的資金、技術實力和經驗積累等實際條件出發,不可盲目跟風。每個企業都希望能快速發展,做強做大,有些企業不切實際的盲目擴大規模,由于資金、技術、管理跟不上,企業大而不強,就容易陷入困境,甚至出局,現實中這樣的案例不少。做企業就像造大廈,必須扎扎實實的打牢根基,才能使基業長青。
強調企業定力,不是鼓勵默守陳規不思進取,而是倡導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務實作風,企業在順境時要防止追風浮躁毛病發生;企業遇到困難時要堅定信心,不要輕易放棄目標,勝利與成功往往在堅持之中。隨著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市場競爭的加劇,及經濟形勢的變化,產業結構、經營方式、發展戰略需要適時的調整和轉變,做到取舍有度,收放自如,這是企業定力的最高境界。
企業定力受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影響。外在因素主要是經濟、產業、政策形勢;內在因素是企業的內力,包括核心價值觀、信仰等軟實力和技術、資金等硬實力。所以,增強企業實力,一方面政府部門要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如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保證各項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另一方面主要靠企業自身修煉,靜下心來,極力打造提升企業品牌核心價值,尤其是企業家要努力提高素質,既要有遠大的理想目標,又要在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下保持理智,做到科學決策。(周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