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攻沿海是方向,是臺州未來發展的希望;自主創新是核心,是發展的動力;城市群是系統平臺,是提升綜合競爭力的關鍵;民生優先是實質,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市四屆一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指出了臺州城市群構建的戰略意義。堅持新型城市化道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構建臺州城市群,臺州該怎樣發力?市黨代表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中心城市:“龍頭”舞起來
市黨代表、路橋區路橋街道黨工委書記羅華迪認為,中心城市是城市群的“龍頭”,也是臺州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
撤地設市以來,臺州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到116平方公里。羅華迪認為,臺州中心城市建設的步子要再大一些,速度要再快一些。他說:“加快中心城市建設,在大城市框架的拉動下,按照‘人口集中、產業集聚、資源集約、功能集成’的要求,實現‘三區’快速融合,形成綜合一體的中心城區。”
羅華迪認為,在中心城市建設中,要抓好產業布局統一規劃,形成準確定位,實現功能互補,全面提升城區的產業層次。還要加快城區交通建設力度,目前應加快建設城市快速道和輕軌等交通設施,實現區域間公共交通形式的多樣化和無縫鏈接。
市黨代表、溫嶺市建設規劃局局長王仕方認為,要注重規劃,突出重點,充分謀劃好“一主兩副”的臺州城市群發展戰略,確立核心城市的龍頭地位,制定五年計劃和每年的工作重點,以項目化推進城市化,優先發展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和省級小城市,加快椒、黃、路三區融合。
小城市:發揮輻射效應
副中心城市、縣域城市是構建城市群的依托,中心鎮是節點。中心鎮及小城市培育試點鎮,是城市效應的“輻射器”。
市黨代表、天臺縣平橋鎮黨委書記陳中偉表示,為了推進中心鎮的發展,省、市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各中心鎮的經濟社會和城鎮建設得到了較大發展。他同時認為,目前,中心鎮的建設還存在政策落實不到位、建設資金不足、管理權限難以下放等問題。他建議,加大對中心鎮建設的財政支持,擴大中心鎮行政管理權限,用地指標向中心鎮傾斜。
市黨代表、路橋區金清鎮黨委書記陳慶中,從全市深入實施主攻沿海戰略中看到了小城市發展的機遇,希望把金清等一批中心鎮建設成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小城市。
杜橋鎮是全省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鎮之一。市黨代表、杜橋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何寶珍說,杜橋要打造臺州城市群中最具活力的小城市,建設臺州北部灣工貿型城市,打響“綠色藥都”和中國眼鏡名城兩塊招牌,更好地發揮對臨海東部區塊包括上盤、桃渚、小芝,以及椒江北部區塊和三門小雄周圍區塊的輻射效應。
協調發展:走活整盤“棋”
市黨代表、路橋區交通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陳文萍認為,構建城市群是改變城鄉二元模式,實現產業互動、經濟繁榮、資源共享的戰略抉擇,從根本上說也是改善民生福祉的舉措。
王仕方說,要更加重視臺州市域內的主干道路建設,推進區域融合,特別是副中心城市和小城市及各城市組團之間的快速交通聯系,重點要加快75省道、沿海高速公路、頭門港等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要充分利用已有政策,制定優惠政策,下放項目審批權限,提高項目落地率。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之間的產業互補等作用,強化產業整合,深化產業分工,提升產業功能。
城市管理體現著城市群建設的“軟實力”。市黨代表、三門縣建設規劃局局長楊俊認為,現代化的城市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復雜性的工程。因此,要著眼全局,放眼長遠,推行“多合一管理”理念,建立“多合一管理”體系。他說:“可以成立城市管理職能機構,如城市建設委員會,統籌規劃、建設、城管等部門各項工作。”
走新型城市化之路,構建臺州城市群,經過努力,臺州的“城市”名片會更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