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舉:泛華建設集團總裁
今天的主題是城鄉規劃與土地價值的關系,其實我們泛華集團這幾年一直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和建設,我們定位為城市發展和城市建設的系統供應商,從事多年這方面的研究。談到城鄉規劃與土地價值的研究,我們前年承接國家開發銀行一個課題,GDP增長、投資拉動與土地價值的關系比較研究,這個研究得到建設部規劃司、科技司有關司局的參加,最后研究一個模型,其實是GDP投資拉動與土地價值的分析。今年我們又接一個建設部的課題,正研究中國城市化的創新模式,作為國家建設部的軟科技研究,研究這些東西出發點還是城鄉規劃和土地價值。
談城鄉規劃首先想城鄉規劃包括什么,研究什么?我認為要研究的是一個區域的戰略定位,產業布局,空間的資產,土地價值的研究,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投融資體系和如何帶動這樣城鄉統籌的發展,說到這兒必須考慮到我們目前的規劃體系,我們城鄉規劃包括什么?因為目前我們國家做規劃,建設部做規劃,國家發改委做規劃,國土資源部在組織規劃,以及各個專業部門在做規劃,建設部的組織規劃是指導15年,國家發改委組織規劃指導5年,這就涉及我們的規劃包括什么?現在建設部的規劃側重形態規劃,建設部的規劃要求含戰略和產業的方向,但是由于體制的問題,我們國家發改委和產業部門基本在戰略和產業方面是國家發改委支撐,國土資源部在支撐的土地規劃,到地方以后,這樣規劃是三到四個副市長規劃,這里面帶來一個問題,都規劃不統一,帶來目標不一致,目標不協同。城鄉規劃實現不了就是“鬼話”,這個化實現不了就是讓你一時激動,但是不能行動。
第二個問題我們看城鄉規劃應該包括什么呢?建設部這幾年列一個重要的課題,我們把規劃做了集成,城市的戰略規劃、產業規劃、空間規劃、投資規劃和重大項目的孵化有機集成,帶動城市、城鄉統籌的發展,這樣的集成就能把原來的靜態形態規劃變成一個動態的經濟發展。因為一個區域的發展必須研究區域的戰略的自然稟賦,區位的優勢,城市要素的資源整合,這個過程中形成區域的差異性,形成比較優勢、比較劣勢,形成后發優勢,把一方資源優勢形成差異性競爭,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把五位一體的規劃作為城鄉規劃,我們研究什么問題。我個人理解研究什么?剛才顧秘書長說一個特別好的問題,城市是什么,我特別同意,城市是什么,市是產業,產業是創造供給的,城市是創造需求的,在城市化的進程過程中,城市化不是房地產化,房地產業是伴隨著產業支撐著房地產,否則沒有產業支撐的房地產,這個房地產也是不可持續的。我們到地方發現一個問題,地方市長們認為做完了規劃,土地就能夠變現了,能夠賣土地了,這樣的土地價值是最低的。
因為一個城市通過產業化的發展,到底這個城市的主導產業是什么,戰略產業是什么,支配產業是什么,機會產業是什么,服務型產業是什么,來支撐這樣的產業集群,只有這樣的區域產業集群帶動了城鄉統籌,其實我們談城鄉統籌不能一句空話,讓城市化不是農民的邊緣化,特別是現在中小城市,他一定與城鄉統籌結合,讓農民進社區,讓產業進園區,工業反哺農業,在這個過程中一定通過產業集群的打造帶動城鄉統籌的發展,帶動配套產業發展,因為任何一個產業,產業也有微笑曲線,裝備制造業能夠把產業集群打造,其研發、銷售、物流、都市產業、現代服務業就能夠得到空間的發展,所以城市的競爭能力就能夠提高,所以我們研究城市化,小到縣,大到省、國家,基本是研究一個城市的經濟體。這個經濟體的作用是由什么組成的,是由城市的要素資源,土地也好,人口也好,一定要通過產業的集成,才能進行人口的集成。人口的集成,才能帶動城市化的進程,而城市化的進程才能變成這種土地的集約,否則簡單賣土地就把城市資源浪費掉了,所以我們覺得規劃研究是什么,研究城市要素資源的最佳整合,把城市當中各個節點,城市研究戰略問題,解決發展方向,城市研究產業發揮自然稟賦。最后研究投融資體系的建設,是為了解決什么?是解決規劃要素集成,在這里必須提到一個概念。
作為一個城市的經濟體,我們是站在產品的范疇研究城市,還是在戰略思考上研究城市,如果站在產品戰略要素研究城市,城市就是規劃完了賣地,而中國中小城市基本是透支財政,都有盲目的城市化建設,如何支撐新區的建設,特別是新一輪的土地規劃和城市規劃,新一輪的規劃大家有趁著機會在探討新區的打造,這樣的新區的打造小到十幾平方公里,大到幾十平方公里的新區打造絕對不是靠房地產,房地產是最重要的采購,但是要依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充分發展,否則是當地的低端房地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必要研究城市戰略資源,未來城市的走向,所以我們提到了一個現在存量是城市的表面資產,怎樣創造城市的表外資產,就是未來的資源要素的最佳配置,區域的協調,城鄉的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打造一方熱土,這樣的人才高地,投資熱地,有這樣的觀點,我們再提到規劃與土地價值是什么關系?
如果簡單做規劃,規劃完了土地價值也能夠提升,但是如果不能去發現需求,去創造需求,去提供一套系統解決需求的方案,這個城市的土地價值不是最大化,不是最優化,所以這幾年提到一個重要思想是城市科學發展的體系,怎樣可持續,在科學發展觀領導下怎樣發展一個城市,就是把城市的戰略方向,產業定位,空間的支撐和項目孵化以及重要的投資規劃有機結合,使得城市的土地集約化,城市的三農問題能夠有效解決,土地扭轉、規模經營。當你把城市未來的需求進行一個發現需求的創造時,實際上就是做城市的戰略規劃研究,戰略運營的研究,使得未來的城市價值體現。而實現未來的價值體現有一個投資規劃,怎么與城鄉規劃的結合,在這個結合過程中使得城市得到更直接,這個時候我們能夠把戰略產業空間做完了以后,進行投資規劃就能知道未來十年到二十年的GDP增長,投資增長與稅收增長相結合的增長,土地的增長速度與未來的土地價值結合,才能實現動態化。就是大家同唱一首歌,提高城市的競爭能力,否則一屆政府一換,下一屆政府又不做了,這就是短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