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審計署近日發布汶川地震災后重建2011年度審計結果。汶川地震災后重建中,部分地方違規建設豪華辦公樓現象屢發。與此相對應的是,災區一些學校的建設存在偷工減料的違規現象,留下安全隱患。
相比于汶川災后重建的900余個項目,被審計出問題的項目或許并不算太多,但“禍患常積于忽微”,尤其是違規建豪華辦公樓、對校舍工程偷工減料,觸碰的都是公眾無法容的底線。人們擔心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地震留下的慘痛記憶逐漸淡褪,官場的某些積弊卻故態復萌。這樣苗頭性的惡劣之風,必須給予遏制。
豪華辦公樓本就不該出現,在災區現身更是分外扎眼。2008年的大地震之后,汶川已經不只屬于汶川人民,而是屬于全中國。無數人曾經投去熱切的目光,捐過滾燙的愛心,新汶川的重建,很大一部分,用的是全國人民的愛心捐贈。沒有人會愿意看到,自己的捐款,變成了政府豪華辦公樓的一磚一瓦。違規建豪華辦公樓,不僅是嚴重的違規違紀,傷害的更是全國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更讓人氣憤的是,一些地方在校舍安全上還敢草草應對。四川綿陽師范學院重建項目建設中,應作廢標處理的投標人竟然中標;北川縣桂溪鄉平安希望小學教學樓回廊漏雨,銹蝕電纜橋架……這些問題雖然乍看不夠嚴重,但天災已經以最慘烈的方式告訴世人,在校舍上投入的絲毫克扣,后果往往都是致命的。“讓學校成為最安全的建筑”,這是汶川地震之后,所有人的共識。校舍安全,容不得半點松懈。
在2011年的汶川地震災后重建座談會上,溫家寶總理講話時引用過一位網友的評論,“災區最漂亮的是住房,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并且說,“我看這個評價是符合實際的。”這幾大“最”,不僅是對現實的描摹,更是網民對震后重建的理想期待。當地官員理應以此為鞭策,今后如果在一些地方重建的學校安全打了折扣,不知道這些官員該如何面對總理和公眾?
有了天災的警示,有了人間大愛的感化,重建之后的汶川,已是煥然一新。審計出的這些問題,當然不是重建過程中的主流,但是,建豪華辦公樓、輕視學校安全投入,都讓人聯想起官場的種種積弊。這些日常的官場“舊病”,或許比百年一遇的天災為害更大。所以,天災難料,人禍當防。
對已暴露出的這些問題,有關部門須加以重視;對審計出的這些問題,有關部門不能輕饒輕縱,而要依法懲處責任官員。那些違規部門應當從豪華辦公樓搬出,以求得公眾的寬恕。汶川重建項目發現的問題,也是一個警示——凈化某些官場積弊僅靠道德感召是不夠的,要防止“舊毛病”卷土重來,必須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強化問責機制。新京報社論